众所周知,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专业,我国的新闻教育向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实践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已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层次在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院系之间的办学竞争悄然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办学特色,就成为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2001年,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学院不仅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而且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放在突出地位,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闻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专业训练营的开办,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尝试。
专业训练营的构想始于2006年底。当时,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已获批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让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经过一段时间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提出不仅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而且要大力加强软件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新闻实践教学项目。恰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董事长、社长范以锦出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院长提出学院可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搞一个“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经过一段时间筹划,首期“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于2007年3月27日揭幕,9月初结束。
“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操作模式,是从二年级本科生与一年级研究生中挑选志愿参加训练营的学员进行专门的新闻实践训练。从时间上说,训练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系列讲座,每周一个专题讲座,在暨大校内举行,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富有丰富采编经验并且善于理论总结的资深报人主讲,传道授业;第二阶段是暑期实习,参加训练营的学员听完系列讲座后,利用暑假到南方报业旗下各媒体实习,全面锻炼采编和社会实践能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派有经验的记者、编辑指导,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讨论,人力资源中心对实习表现进行考核,并建立档案长期追踪,作为选拔毕业生的重要依据。
“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专题讲座自成系列,而且与实习构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活动,有利于学员全面地领会、体验、分析、对照资深新闻工作者的言与行,及其言行中所蕴含的新闻理念、新闻操守、新闻艺术,从而深化对新闻工作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范以锦院长说得好:“传媒院校既不是纯学术型的科研机构,也不是培养‘新闻技工’的职业学校,我们的传媒大学生既不要把自己关在书斋里,成为新闻经验贫乏的‘空头理论家’,也不要把自己降低到无理论厚度而只懂肤浅技术操作的‘新闻技工’。”传媒教育既要“学”,也要“术”,要“学”与“术”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讲座来自业界有一定影响的采编精英,“学”与“术”的层次都很高。因此,他们传授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从实践得来的新闻理念、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艺的有机整体。这就有利于学员真正体验与领悟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
应当说,“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开办,不仅是高校与业界紧密结合开展新闻实践教学的一个范例,而且是理论养成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一个范例。对此,有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实上,“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仅仅是专业训练营的一个典型范例。同一时间,学院还举办了另外两个专业训练营:广告学专业举办了“暨大?省‘广告兵法’训练营”,由广东省广告公司的资深广告人做系列讲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举办了“暨大电视采编训练营”,由广东卫视资深电视人作系列讲座。2008年,学院不仅举办了第二期“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还借鉴其模式,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知名媒体合作,推出了开放性的“传媒领袖讲习班”,邀请境内外知名媒体负责人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智慧,让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了解传媒业界的最新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个专业训练营完全是公益性的,无论学员来自校内校外,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开支均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担。刚开始,有关费用由学院自行筹集,后来,这些专业训练营相继成为有关教学改革的支持项目。“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成为2008年初批准的“教育部首批特色暨南大学新闻学建设点”的子项目,“传媒领袖讲习班”是2008年初批准的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项目之一。由于有教学改革项目经费的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把各种专业训练营办得更好,为我国的新闻实践教学探索一条新路。由于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展,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已在2008年底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