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树台乡树台村党员活动室里热闹非凡,10多个年轻农民抱着书本,赶到党员活动室来听课。这些农民都是中卫市南华山职业中专学校校外远程教学点海原试点班的学生。自2008年3月28日中卫市南华山职业中专学校远程职业教育在海原县开设试点班以来,这些学生一边务农,一边在家门口的教学点通过远程教育学习。
“学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记者在海原县43个教学点采访,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当前通过学习,已经改变了海原1000多名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
职教富民不再是梦
据了解,职业中学、县农机校和农广校共同承担着海原县的职业教育,以初中未升入高中、高中未升入大学的学生以及农村青年和基层干部为培训对象,开设了电焊技术、机电修理、裁剪缝纫、驾驶员培训、电子电工等专业。同时,开设了回族刺绣等传统手工业专业,添补了全区空白,扩大了海原职业教育影响力。近年来,海原县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大力实施“教育移民、职教富民”战略,认真落实中职贫困学生国家资助政策,积极搭建宁鲁联合办学平台,超额完成了中职招生任务,促进了该县职业教育的较快发展。2008年高职类报考280人,录取率达85%,是2007年的两倍多。
海原六个文件为教育护航
为进一步加快海原县教育发展和改革步伐,海原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海原县2007年—2010年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海原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奖罚暂行办法》等6个促进全县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内部管理的文件。
这6个文件和规定详细阐述了海原县教师队伍建设、海原县中小学校长任职和校园管理考核办法及奖罚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海原县以“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海原县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惠民政策,依法保障困难群体、残疾儿童和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公平地享受基础教育资源。文件明确了海原县2007年至2010年的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21142”示范性学校创建工程(2所高中、1所职教中心、10所初级中学、40所小学、2所幼儿园)奋斗目标和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据悉,海原县教育工作在严格执行6个文件的同时,始终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确保了2008年上半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全区‘两基’国检工作先进集体”,努力将该县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由“一普”(普及义务教育)向“三普”(普及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的转变。
2008年,海原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8年海原县高考、中考及高职实现了“三丰收”。高考录取率比去年提高14.5个百分点,高考录取人数1363人,加上六盘山中学等县外录取考生,海原籍考生总录取人数达到1673人。海原一中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中考600分以上人数是2007年的近5倍,800多名初中毕业生被录取到六盘山、育才、银川一中、固原一中等区内重点高中,中考升学率达87.2%,比2007年提高10.5个百分点。高职类报考280人,录取率达85%,是2007年的2倍多。
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为确保每一名学生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海原各学校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心理特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思想上重视、管理上照顾、教学上耐心、形式上灵活,真正做到了以情控辍、以教防辍。同时,加大学校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乱办补习班、设置重点班等整治力度,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不规范办学行为而失学。2001年、2003年、2006年海原县分别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目标。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83%和97.76%,15、17周岁人口学业完成率分别达到99.11%和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