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访太多,主题类似,回答重复,不如按照大会要求,来个集体见面。”
3月4日,10多家媒体云集江苏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21楼会议室,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委员、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代表在这里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他要发布的,是各路记者急于打探的参政建言。
要重“学力”而非重学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征求意见中。朱永新说,本次大会上,他将提交有关议案。他认为,教育改革中,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益的关系,要重“学力”而非重“学历”。
“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纲要的指导思想,公平应该成为特色。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优先支持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薄弱学校、弱势群体。
“北欧国民为何稳定感比较强,因为大学教授和技工收入差距不大,公务员不是非要大学生,高中生也可以当部长。”朱永新以此来解释他所说的教育的“结果公平”。中国则重学历而非“学力”,由此拉开了就业、社会地位的差距,这把教育竞争从大学一直挤兑到幼儿园,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规划主题要让百姓看得懂
“改变一下教育方针或曰教育哲学、价值观,我们可以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也可以制定主题性战略规划。”
何谓主题性战略规划?朱永新说,美国曾经做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主题教育改革,有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这样的改革,主题明确,百姓看得懂。我们也可以制定这样的战略规划,如“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战略规划,老百姓能够领会改革主题,有利于改革的实施和推进。
准备向大会提交18份建议
朱永新准备向大会提交18份建议。建议包括,加强制定学前教育法;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加强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建设;修订职业教育法;解决长期在非户籍地固定工作居住人员子女参加高考的问题;解决服刑人员子女生活和教育问题……
朱永新向记者一一解读了这18份建议的由来。它们的共同点是,建议来自基层实地调研,来自部门走访,来自网友居民,它们显示了一位明星代表的踏实调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