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90后"另类成才经历引发热议 高等教育有缺陷

--------------------------------------------------------------------------------
点击次数:2666  发布时间:2009-2-10 10:57:09

 

 《90后“牛人”》追踪丁仕源另类成才经历引发社会各方热议
  “高等教育在学生能力塑造上有缺陷”

  本报讯(记者/张玮刘婷婷)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今年尤其面临就业难。在这种背景下,本报上周四、上周五报道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丁仕源自高中起已创办文化公司的经历,引发社会各方人士的讨论。不少人认为,丁仕源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他很早就有职业规划,而且实践经验丰富。而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这两项反而是较为缺乏的,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如今找工难的困境。

  “如果孩子有特殊才能,家长应予以支持” 
 

  同为90后的平冈中学高二学生何禾看完丁仕源的经历后,直感慨“他好厉害”,并认为他敢去突破的勇气和努力是大部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但她同时也直言,丁仕源的成功有一部分家庭因素,由于家境富裕,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有底气走另类的成才路。“有时我也在想,学校的一些基础课究竟对今后有多少意义,物理、化学这些可能今后都用不上,只是大学的敲门砖。但尽管如此,我和更多人一样可能还是会选择考大学。”

  在龙岗区横岗街道办上班的公务员薛先生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求学还是通过学校的通才教育来实现的,但对于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不能千篇一律去教育,因此家庭和社会应对孩子提供一些帮助。

  国企中层管理人员贾女士是一名大学生的家长,她表示看完报道后,觉得丁仕源的成长经历虽然不可复制,但对人有启发。“如果说孩子在某方面特别有悟性,特别有发展,比如学习上偏科严重,而家里经济条件又允许的话,做家长的应该鼓励孩子朝那个方向去发展,因为这是适合这类孩子的成才之路,是提早找出路。”但对于各科成绩均衡或者会读书的孩子,她则认为,仍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基础知识。“义务教育阶段虽不是教人一技之长,但却是‘打地基’的阶段,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目前更多的仍是一种文凭教育”

  对于丁仕源的成功,不少受访者认为这很大程度源于他很早进入实践阶段,在实践中收获颇丰,而当前高等教育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并不足够,这直接导致不少学生难找工作。“这几年高校改革更多的是在人数上扩招,但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包括所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等都未跟得上。比如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就很少系统地涉及职业规划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凭教育,因此在个人能力上的塑造有缺陷。”薛先生说。

  而贾女士对此也有同感。作为企业财务部门主管,她直言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未必今后就有好的发展,很多大学课程或专业课其实专业性并不强,而且理论大于实践。这样,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人,而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培养的人才和社会所需不对口。“‘实践性不强、动手能力差’是刚毕业即被招进公司的学生给人的普遍印象,但不少人却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思维新潮,但实际是眼高手低,很多想法不切实际。同时,还有不少学生过于理想化,对社会和就职环境多有抱怨。”贾女士说。

  “定位明确和知识储备是青年创业成功前提”

  徐太远既是深圳市劳动局及团市委创业专业和SYB创业项目的培训讲师,也是深圳一创投公司的总经理。作为社会的招聘方,他说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另一方面是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即可塑性、基础素质比较好,这包括知识结构、心理层面,以及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综合能力。

  而对于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生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很多好企业都要求学生有经验,因此学生们通常把第一个单位作为跳板,积累一些实践后通过跳槽来谋求更好的岗位,而不是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企业因怕人员不稳定而不愿选择应届生;二是年轻人好高骛远,自我认同与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差异较大;三是不少大学生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本身难以融入整个团队中。

  看了丁仕源的经历,徐太远说很令人振奋,同时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门应对此有足够反思。“青年创业成功的前提有两点十分关键,即尽早有职业意识和明确定位,以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储备,而这些丁仕源刚好都具备了。”徐太远说,尽管家庭营商氛围对丁仕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丁仕源自12岁开始自学专业、积极实践的经历也非常重要。“他的学习非常有目的,一切为了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定位,不是为了文凭和学历,我认为,应该有更多学生像他这样。”

 


—— 信息源自:南方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