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刘洪波:这是一个没有教育家的时代

--------------------------------------------------------------------------------
点击次数:3629  发布时间:2009-2-6 10:09:15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温元凯说: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由当时的校长推动迈出了改革步伐。但90年代以后,哪一个大学校长、哪一所大学作出了真正的改革,“勇于改革的大学校长哪里去了”?

是啊。

透过近些年收费改革、扩大招生、并校扩建等看似轰轰烈烈的高校跃进运动,蓦然回首,我们真的没有发现“勇于改革的大学校长”。尽管有一个个“工程”在努力塑造“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却发现大学的精神已经陷落,不知道哪所大学体现了“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气质。

90年代后,大学有一个所谓“思想淡出,学术凸现”的阶段。这到底是思想已经不是问题,还是思想已经不可能是一个问题呢?问题摆在这儿吧,但显然的是,与这一时代相应的便是“教育家淡出,教育官出场”,大学官场化加速度推进了。此后,衡量大学的已不是思想和学术的产出,而是论文数量、教授与学生的人数,还有营运收入。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董健感慨“灭史断其根,灭教绝其后”,指出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中最容易产生“恶”的东西在教育里结合,使教育失其本义,叫人民望而生畏。他说,“1990年代初,我接触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某些领导,听过他们的不少‘训话’。……在办大学的理念上他们僵化得很,可以说毫无现代意识可言。……他们利用手中的‘权’把教育商品化,把学校产业化,硬叫学校去‘创收’。”

不难看出,权力在大学沉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驯服了大学管理,而且将大学放到创收的战场,同时又限制社会参与大学教育的形式与深度,从而确保大学成为精神上归顺权力,而行为上瞄准金钱的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另一位原校长朱清时的离任感言,大概可以部分地回答温元凯的问题。2008年9月,朱清时离任时说,不要问我做了什么,要问我没有做什么。他说,10年校长任职中,最初几年也跟大家一样争项目、争经费,争到后来忽然觉得,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让老师、学生安静地坐下来看书想问题。

朱清时所说的争项目、争经费,无非就是大学向权力输诚,项目和经费掌握谁手,是明白的。项目和经费之争,代替了学校之为学校的基本问题。我想,教育家淡出,教育官出场,这既是一个遴选过程,也是一种生存需要。就遴选而言,教育家将不被选择,而服从官场逻辑的人将被选择;就生存而言,校长将只能在项目和经费之争中显示作为,为学校发展获取基本条件。可以说,遴选过程和生存需要,变成了迫使大学校长从教育家兑化为教育官的双保险机制,提着拉线的力量则是权力。

中国的大学未能培养“大师”,这已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老教育家、80年代主持武汉大学的刘道玉说,这个问题实为不着要理。大学需要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而不是大师,大师不是从学校直接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天分,潜心治学才能成功。重要的是大学理念和体制问题,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

为什么没有了勇于改革的大学校长,因为从遴选过程和生存压力上,权力确保了“教育家淡出”。大学的理念和体制不能顺畅,也因为权力在其中利益攸关。

 


—— 信息源自:人民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