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四动”模式让武汉洪山区孩子享优质教育资源

--------------------------------------------------------------------------------
点击次数:3486  发布时间:2009-2-5 10:20:05

   不久前,一份《洪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到了该区花山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李建国校长的手上,看着这份文件,李建国激动地说:“政府承担起了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农村的学校一定不会比城里的差。”

  洪山区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曾有人对洪山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谷。“高山”指城区,一条珞喻路两侧,云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所大学和一大批部属科研院所,蜚声中外的“中国光谷”也坐落在这里。可是,正是在同一个洪山区,还有大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乡村。“洪山区现有的89所中小学,农村学校就占了67所。”洪山区教育局局长杨海松告诉记者。

  李建国所在的花山镇地处武汉市东郊,由于布局不合理,校点分散,人数最多的小学有近800名学生,最少的才47名学生,发展极不平衡。怎样才能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的探索中,一种“课题带动、人大推动、政府主动、城乡互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在洪山区逐步形成。

  2006年底,洪山区成立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2007年,课题组成员走访了该区每一所学校,摸清了家底,在整合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留守儿童管理等方面都拿出了专题调研报告和整改方案,并提交到区人大,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7年7月,原花山中心小学、春和小学等7所小学合并成了“花山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政府一次性投入400余万元,为学校建起了崭新的宿舍楼,完善了配套的生活设施。如今,花山小学的德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雅言、雅行、雅趣”的三雅教育成了该校的招牌。

  破旧不堪的大门、高低不平的校内主干道、杂草丛生的操场,这是鲁巷中学几年前的面貌。搭乘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鲁巷中学很快就旧貌换新颜:新落成的综合大楼设施完善,标准化的田径场、篮球场整齐排列。2007年,区政府对该校的投入高达1200万元。据统计,仅2007年、2008年两年,该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投入了6000余万元用于对农村学校的重建和改造。

  近日,洪山区出台的《意见》让更多农村学校的师生充满信心。《意见》中规定:确保区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比例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35%;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年开始,区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

  “2007年区里投入了600多万元,2009年马上还会有400万元的经费到位。”指着学校唯一一栋还没有改造的教学楼,花山中学的校长王勇信心十足。其实最让王勇骄傲的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校园里没有人乱扔垃圾,新楼的墙壁上一个脚印都没有,农村孩子的陈规陋习都不见了”。

  2008年,该区还拨出150万元专款,配置了教师大巴,每天接送农村学校教师上下班,让那些住在城区的教师也能安安心心地工作,同时也方便了城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老师们都说,现在农村学校和城里的学校一样好,再也不用挤破头往城里调了。

 


—— 信息源自:千龙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