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素协同”规律

--------------------------------------------------------------------------------
点击次数:4201  发布时间:2009-2-4 10:43:43

 

  所谓“要素协同”规律,是指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必须使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空间上保持一致性,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教学过程的要素协同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的要素协同与教学的有效性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大体表现如下:如果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保持了空间上的一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教学有效;如果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失去了空间上的一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教学无效;诸要素空间上的一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保持得越好,教学效果越显著;诸要素空间上的一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保持得越差,教学效果越差。“要素协同”规律包括两个方面协同,即横向协同与纵向协同。横向协同称“方向协同”,纵向协同称“良性循环”。

现代教学过程的结构与功能

  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的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学系统。一般而言,教学过程的结构包含六个教学要素: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教与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制度与管理。现代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由以上六个教学要素组成的动态有机系统。

  教学过程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两点:第一、形成教学合力。每个教学要素均具有特定的教学能量。如果各教学要素在空间上保持一致性和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则能够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并且这种一致性和连续性保持得越好,教学合力越大,教学效果越显著。相反,如果各教学要素在空间上不能保持一致性和在时间上不能保持连续性,则无法形成教学合力,教学效果必然很差。第二、培育学生的“整体心灵”。学生的心灵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器”,而是由意识、情感、思维、想象力、目的性、价值性、创造性、意志力与认知等组成的“完整的精神统一体”。建构现代教学过程结构有机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以精心设计的“教学体系”,去培育学生的“整体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均衡而完美。

教学要素的横向协同

  所谓横向协同,指教学过程结构的各教学要素在方向上一致或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协同”:首先,教学主体协同,即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教学方向上一致或基本一致。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强调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皆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主体,通过“双主体”互动实现教学标准;强调教师对学生接受“前结构”的充分了解、分析和把握,以便使教学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强调启发式、学导式、案例式、研究型等先进教学模式的运用。其次,教学目标和内容协同,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在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教学本质的载体,保持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致实质是保持教学本质的一致。虽然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多层次、有侧重的,但是只有在各种层次、角度和形式下都能始终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才能产生教学合力,达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再次,教学管理协同,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而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与执行),以保持各教学要素的方向一致,相互协调,形成最佳教学合力。科学而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与执行)是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学管理协同强调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和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反对任何形式的放任自流,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使各教学要素在方向上一致,相互配合,实现教学合力的最大化。

教学要素的纵向协同

  所谓教学纵向协同,即教学过程协同,是指教学过程有规律地分阶段地连续地向前发展,每个发展阶段都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素的纵向协同,也可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教学的良性循环。只有保持教学要素的纵向协同,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形成纵向合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要素纵向协同的依据是教学对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和品德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这要求教学也必须做到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所谓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就是依据大学生思想、价值和品德的发展规律,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并使每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各个教学要素及整体)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后一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向前发展。这会使纵向教学力量不断积累,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巨大的纵向教学合力。

  一般而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并不都能够按照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最佳状态运行。教学过程往往有两种情况:良性循环与循环中断。所谓良性循环,是指教师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分阶段地连续地向前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方向都朝向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良性循环的实质是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合于课程标准,形成教学的纵向合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佳状态。所谓循环中断,是指教学过程脱离教师的主导(或教师主导失误),处于脱离课程标准的自流状态或半自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丧失或基本丧失纵向教学合力,教学往往无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只有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才是有效的。教师(或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密切注意教学过程,及时掌握教学反馈,自觉预防和克服循环中断,保持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状态,实现纵向协同。

 


—— 信息源自:正义网-检察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