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海外留学人才看好中国机会

--------------------------------------------------------------------------------
点击次数:3563  发布时间:2009-1-10 10:35:54

  

  2008年12月25日,一位留学人员(右)在第十一届留交会的上海展位前与工作人员交流。当日,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外就业、创业造成冲击,不少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近日在广州结束的第11届留交会上,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名留学人员报名参会,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1%,首次超过报名总数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留学人员比例上升较大。

  金融危机下,不少海外游子重新看好中国的机会。专家也认为,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是高科技创业的好时机。

  华尔街金融精英回国创业

  美国东方银行董事、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认为,金融海啸对留学人才就业产生了很大冲击,对华尔街的影响尤其大。很多金融专业人才找工作遇到很大难题。美国大公司正在裁员,很难再招揽国际人才。

  “金融海啸冲击了美国经济,也把华尔街精英‘海归’冲到了广州留交会。”广州市留交办主任詹德村介绍,在第11届广州留交会上,金融法律人才大幅增加,80多位来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和法律精英回到广州寻求创业机会。

  在本届广州留交会“春晖杯”项目对接会上,来自美国的博士吴刚等海外留学人员表示,美国受金融海啸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如今美国的机会远远没有中国多。

  本次留交会国内各省份踊跃参展,如江苏省组织了2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参展,新疆也第一次参与到留交会,渴望吸纳海外人才。国内各地共提供近5000个高层次岗位吸引海归人才。广州还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广州市政府将设立2亿元的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最多可获得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吴刚表示他们回国也是被国内的创业政策所吸引。

  “现在反而是高科技创业的好时机”

  在广州第11届留交会“春晖杯”项目对接、企业科技难题招贤会上,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工程博士边黎明、王怡宁非常看好中国的机会。在美国,他们联合研制的一种名叫“海绵骨”的骨替代材料已经有一定市场,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开发,因此面临很大的市场机遇。“我们很希望把这项技术和它的衍生品带回中国,那将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来自澳大利亚的博士冯燕涛带回了一套名为“基于视频的无标志人体运动捕捉系统设计”,并已与上海、昆山、苏州等高新创业园区达成了合作意向。冯燕涛说:“在国外创业,若不做出一定规模,很难得到创业投资的青睐。目前国内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又能提供创业园区的硬件支持。我所做的,只是将在澳洲研发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软件工程硕士贾媛媛看好在中国创业的人才环境,“中国的人力成本较之美国依然很低,在美国,招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年薪是7万美元,在中国只需要10万元人民币,而且中国软件人才已经很强了,素质不比美国的差。”

  根据官方统计,第11届留交会上,希望创业和寻找合作伙伴的留学人员占40%,希望回国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占50%。留学人员参会的交流项目有800多项。

  李大西等专家认为,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反而是高科技很好的创业时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陈子棨承认,金融危机的确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影响,“但广东企业目前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留学人才携带科技成果回国创业是很好的优势。这也是一个变危为机的好时候。”

  回国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

  笔者发现,“海归”们普遍认为,国内的创业机会越来越多。但专家们认为,金融海啸冲击了国外经济体,也将影响传导到国内,“海归”在面临机会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将面临的实际困难。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环境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启动资金。专家们希望政府能为手持好项目的留学人员提供相应的启动资金。而“海归”们也要做好无启动资金时的准备。

  “决定了创业,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现年45岁的“老海归”王文明1995年回国创业,由于国外观念和国内有所不同,在创业初期,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坚持信念,不放弃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新兴蜂窝材料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忠告回国创业的人才,只有脚踏实地地奋斗,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成功。

 


—— 信息源自:中青在线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