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

--------------------------------------------------------------------------------
点击次数:4142  发布时间:2009-1-9 9:49:35

 

    回望刚刚过去的2008年,两件盛事注定会成为这一代中国人的永久记忆:北京奥运会无论是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的开、闭幕式,还是现代化的场馆、完备的设施、便捷的交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科技元素,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手持国旗,迈向太空,一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仿若天籁之音让人们久久回味。世界承认,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发生在2008年的这两件大事,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科技投入、发明专利、论文数量、科技人才队伍和科研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细数我国的这些数据,令人鼓舞。近些年,我国的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为3701亿元,占GDP1.49%,总量居世界第五位;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连续三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国际科学论文数提升到世界第2位,被引用次数也居世界前列;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力资源已接近4000万人,位居全球第一,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总人数的近80%;科研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投入运营,大大增强了我国基础研究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成果显著,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19个主要学科的世界综合排名整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06年,我国材料科学和数学的国际排名居世界第4位,化学综合排名居世界第6位,物理综合排名居世界第10位,纳米技术专利数居世界第3位,计算机科学综合排名居世界第7位,生命科学居世界第14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强超短激光研究已居世界前列;在纳米、生物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始创新成果,一些重要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在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世界科学界所瞩目。

    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卓著,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在全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15%,高技术产品在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2位。54个国家高新区不仅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在先进制造领域,我国成功研制了0.1微米等离子体刻蚀机和大倾角离子注入机、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500千伏交流输变电设备、千万吨级露天采矿设备、大秦铁路重载列车设备、大直径盾构机、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新型城市地铁、高速轨道交通系统;60万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部分实现了国产化,三峡右岸机组实现了自主设计;大型炼油设备国产化率达90%,30万吨乙烯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70%,等等,这一切使我国在一些重大设备制造领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我国在持续20多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中,攻克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都是我国工程设计和建造技术先进水平的集中体现。

    我国利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生产技术在超级水稻、家蚕功能基因组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研究开发出现代节水农业新产品120项,典型生态环境实验区内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5%以上,水土流失量减少66%。“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使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创下了一系列高产纪录。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两熟地区单季稻15亩连片最高亩产903公斤,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33公斤,东北平原春玉米区雨养条件下亩产1183公斤。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

   民生科技惠及百姓生活

    科技发展,以人为本。科技面向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资源、环保和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人口与健康保障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在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领域,重点攻克了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土壤修复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气象、地震、洪涝等大型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开展了有关水资源合理调配、湖泊污染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海水利用以及洪涝灾害减灾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和先进实用脱硫除尘工艺装备以及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

    在人口与健康方面,取得多方面突破和进展,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率先完成非典病毒灭活疫苗的I期临床实验,成功研制了两种动物禽流感亚型疫苗和一种人禽流感疫苗的原型疫苗,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口控制与优生优育的技术进步,为实现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基因等创新药物研制、中医药现代化以及数字化医疗设备开发方面也取得多方面进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支撑。

    此外,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纳米技术与传统纺织业的结合,调整了纺织业的产业结构,使得中国作为一个纺织业大国,人民群众在衣着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为给人民群众安居、宜居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智能、绿色交通正在逐步为公众的出行创造快捷、舒适、安全的条件。

    从航天员太空漫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中国,惠泽百姓。这一切,不仅是我国已具有独立的科技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优势所在。

 


—— 信息源自:经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