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
点击次数:5040  发布时间:2009-1-7 11:00:27

 

  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我觉得对这个标准的尺度的把握,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师的成长,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语文是个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应该真正实现百花齐放,所以我觉得语文课的评课标准宜宽不宜紧
,宜活不宜死。

  要正确评价语文课,正确评价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反应。老师能不能让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感兴趣,能不能调动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这应该成为评价一个语文老师是否优秀的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标准。(这个积极性,不一定体现在课堂的踊跃发言上,因为学生不可否认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像笔者,以前学生阶段在课堂上从不发言,却实实在在对语文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并且,往往是上课不爱发言而喜爱沉思默想的学生语文容易学好。)

  我觉得语文课教学的大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能说能写,能表达自己。更高的层次是让学生能欣赏感受文学的魅力,拥有不断修养、完善自己品格和提升自己素质的能力。当然也包括让学生具备应付考试的能力。很多人抱怨现在的考试与素质教育脱钩,其实就语文科来说,如果学生的语文修养达到一定的程度,应付考试真是易于反掌。笔者学习语文的经历似乎很能说明这一点。笔者在初中和高中都有幸碰到了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喜欢上语文课,也喜欢在课外主动找一些文学作品来阅读。就因为感兴趣,所以进步非常明显。笔者很少作考试模拟题,但中考与高考的语文单科成绩都比较理想。

  我觉得,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是评价一个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标准。学生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他能在课堂中感受到这一学科独特的魅力,并能逐步培养出这一学科所需要的独特的思维能力,那这个老师就一定是成功的老师。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在一堂课上能看得完整,看得准确的。我觉得,过于重视公开课,用一些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是不一定科学的。

  评价语文课的第二个标准,是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他对教材理解得是不是透彻,一篇课文应该以哪个特点、哪个角度作为教学的重点,讲到什么程度学生能够接受而又留有余味,这些应该是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的。而要研究好这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的现有程度有清楚的了解,需要对教材有整体的、宏观的把握,至少要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对教材进行整体研究,才能作到上课讲什么,怎样讲心中有数,才能对学生的进度了如指掌。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整体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不必过分讲究形式。斤斤于一堂课应该有什么样的步骤,应该有什么样的节奏,是不是一定有学生的发言,我觉得意义不大。

  师生的双向交流当然是一定要有的。没有双向交流教学的过程就没法儿完成。但我觉得很多老师对双向交流理解有点狭隘。一定要一问一答,一定要学生起来发言,才能算是双向交流吗?有时候,通过老师精到的分析,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学生耳目如洗,醍醐灌顶,深深地领会到作品中的妙处,学生虽然没有发言,而能跟老师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你能说这不是双向交流吗?我比较赞同日本课程专家佐滕学的观点,他认为沉默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回应。他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曾写道:“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为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看法,而并不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于是,比起那些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我觉得我们的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就犯了这样的毛病。

  语文课是一门性质比较特殊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想像力,需要创造力的学科,很多时候是需要老师这种示范性的讲解的。笔者以前在中学授课,其他老师对笔者的课颇多微辞,最常见的评语是“像大学教授一样”,“高中生能接受吗?”但我的教学效果证明了我的课学生是能接受的。我经常利用星期六的时间跟学生讲授古典诗词,那就完全是我一个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虽不发言,而能与我一起在文学的妙境里神游。我讲一首诗,跟学生分析了,以后碰到相同类型的诗,他们往往能分析得非常出色。我们常常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关键不在于上课让不让他们发言,而在于第一,你有没有能力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第二,你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是适合他们,第三,你能不能把问题分析得清楚透彻。

  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老师较长时间的引导才能培养起来。首先他们必需掌握基本的知识,而这些东西非要通过老师的讲授来完成。我觉得老师的错不在于课堂上讲多了,而在于有的老师讲得死板,讲得枯燥乏味,让孩子们丧失了兴趣;或者对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当,确实超出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或者在讲授完后缺少对孩子们进一步的引导。在这一点上,笔者比较欣赏美国式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作研究。笔者曾在一位亲戚的孩子身上作过一个试验,这个孩子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我跟他讲了几个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引起了他的兴趣,然后我给了他一张名单,上面列了希腊神话里的十二个主神的名字,告诉他这是希腊神话里面最重要的神,也是故事最多的神。让他到网上去搜集有关这些神的资料。让他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把这些神的关系搞清楚,第二,把与每个神有关的小故事整理出来。两个月的功夫(每天一小时),他把这些问题解决得相当不错。通过这些工作,第一,他对古希腊神话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事实上古希腊神话对于一个六年级孩子来说是相当复杂的,单是那些神的名字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我的很多大学同学,看希腊神话都半途而废,因为他无法从厚厚的书中理出头绪来。看到后面前面的又忘得差不多了。这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是了不起的工作。第二,他学到了研究问题的一般的方法。第三,他讲故事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虽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我觉得学校的课堂在两个月里,未必有这样的效果。

  这个实验从某种意义上坚定了我的信念。我相信一个语文老师不用掌握上公开课的那一套,他照样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关键是,他能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他能不能跟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他能不能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而恰当的指导。我坚信,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的理解,才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所最应具备的最必需的素质。

 


—— 信息源自:中原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