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中指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讲话强调,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当然也是社会各力量应给予高度关注的领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如何才能承担起这个“本”的重任,我们理解的教育的含义是怎样的,我们需不需要一种教育精神的存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是不是存在它某方面的弊端。总之,笔者认为,核心问题是我们应明确,教育是要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独立的大写的“人”,一个国家的优秀“公民”,而非制造出“产品”,培养出“羔羊”。
如温总理在讲话中所言,“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那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种有精神的教育、有信仰的教育。这种精神体现在教育要塑造出一个人的人格、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国家的国格;这样的信仰教育,是体现的对于人的尊重、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真理与理想的渴望与不懈追求、对于人类社会价值理念的捍卫与遵守。总之,是要倡导超越此岸世界之功利教育,注重彼岸世界之信仰价值教育。以期做到既要关注脚下,又要仰望星空!
开放教育,首要的层面是在思想上、在理念上,而后在模式上、在制度上。开放教育,旨在打破一种被控制的教育,还学生一种免于强制的自由,它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对法治、道德的遵守是内化而心的,而非通过强制的控制。“注重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人的理想与思维是分数不能代表的。”
在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撑与法治保障的基础上的模式与制度的开放,如笔者曾在《重塑高教软件系统》一文中所言,“需要一种教育精神开启新的教育理念与开发出新的教育模式,即以公民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创业教育为四维模式架构;其最终的理念指向是培养一个国家真正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独立思考的公民。因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精神最终关注的是这个国家“人”的精神,而正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找到了我国的真正的教育精神,并且这种教育精神得到了国民的认同,特别是广大受教育者的赞同与支持,那么我们就获得了教育改革的真正动力,同时以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凝聚改革的共识与智慧,那么,那些看似有巨大压力的问题则会在政府、社会、受教育者三者之间的充分互动中而得到恰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