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3931 发布时间:2008-12-26 9:51:58 “培养师资要讲学历,但是不能迷信学历。”在昨天举行的市教卫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教育家吕型伟和于漪殷切地表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必须改变教师有学历缺能力、有文凭缺水平的问题,提高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当前教师队伍中迷恋学历的现状让老教育工作者担忧,90岁高龄的教育家吕型伟说,在他所从事教育的那个年代,补文化、补学历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今已与当年大不一样,教师不能再盲目追求高学历,当前教师的主要问题已变成“有学历缺能力,有文凭缺水平”。 他的观点得到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认同。她认为,培养师资要讲学历,但是不能迷信学历,如今有些中学教师是教育管理系毕业的研究生,虽然学历很高,但是对于教学缺乏专业基础,导致教学中有许多泡沫。于漪还提到,“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的基本问题,而这两者目前是失衡的。于漪认为,教师对于“怎么教”这样的方法问题考虑太多,课堂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对于“教什么”考虑的还不够。 “教育的质量是教师的质量,是课堂的质量。”这成为老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吕型伟指出,目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质量与学生负担的矛盾问题,解决这对矛盾的主要出路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于漪指出,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教师水平提出不小的考验。在课堂上,老师能一语中的,学生就很清楚,否则讲来讲去绕圈子,学生当然一头雾水。课堂教学以智育为核心,融合德育、美育,这样的课程才能立体化、多功能化。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上海着力推进的名校长名师工程中,于漪已经在带教的十几名教师中发现了热爱教育、倾心教学的好苗子。她说,今后必须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语文教师应该中文系毕业,数学教师应该数学系毕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吕型伟表示,在现代教育史上,上海是出大教育家的地方,蔡元培、陈鹤琴、黄炎培、俞庆棠等都在上海办过学,全国教育界都关注上海,上海应当有所创新,应该出更多的名校长、名教师。
—— 信息源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