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老师们的关爱了……”本报关于杨忠14岁就开始当“校长”,坚守山区教学讲台的报道发出后,引起教育学院中文系的重视,该系成立了“贫困生基金”,并决定每个月资助杨忠200元生活费,直至毕业。
据教育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吴俊教授介绍,本学期开学初,中文系党总支就曾资助杨忠同学500元生活费,这次在看到本报报道的次日,由教工支部发出倡议,中文系成立了“贫困生基金”,并号召全系教师为该基金捐款,以解决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的生活费。“杨忠同学作为典型,成为享受该基金的第一位学生。从本月起,中文系将每月从该基金中拿出200元资助杨忠,直至其毕业。”
出生在大方县沙厂乡仓上村的杨忠,14岁因为家贫辍学后,为了让村里的贫困孩子念得起书,杨忠在村民的帮助下办起了学校。10多年来,尽管困难重重,杨忠始终没有放弃,直至病倒在讲台上……
今年4月份,贵州教育学院在获悉杨忠的情况后,免费将他招到中文系专科班就读。在教育学院,深知机会难得,杨忠学习格外勤奋。每个月,杨忠靠好心人捐助的300元生活费顽强地生活着,并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经常为了医疗费四处借钱。
“为让杨忠安心学习,我们将尽量帮助他解决在学校就读时的诸多困难。”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陆青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