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互联网等大量快餐文化的涌入,许多学生阅读的热情渐渐冷却,除了课本外,他们更热衷于眼花缭乱的数字图片,而对白纸黑字的书籍渐行渐远。这就偏离了科学发展观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让学生爱上阅读,回归读书传统,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对书籍的渴望。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和学生聊一聊与读书有关的话题,了解他们的读书状况,并与他们交流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不失时机地选择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语言,激发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所以,做好学生兴趣的激发工作是语文教师倡导读书的重要环节,这将为后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
作为文学的初级读者,青年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未掌握基本的阅读鉴赏技能,往往很难深入理解作品内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授人以渔”,将文学鉴赏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仅从作品观点得出简单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进行有效指导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当在对经典文章进行内容分析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知识与方法,为他们铸就一双博览群书的慧眼。
三、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产生一些疑惑。这些疑惑,有些是由于作品所涉及的时代久远或环境陌生,学生以自己的生活阅历难以理解和体会;有些是涉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造成困难;有些是作者的构思方式或语言表达比较新奇,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障碍,等等。因而,教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点拨,要尽量避免直接提供结论,侧重引导扶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未知、广泛交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搭建阅读平台
读书活动的开展,固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更需要教师的发动、指导和督促,这就需要为学生搭建读书平台,即提供阅读的场所,使他们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培养读书习惯,形成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的读书风气。要想使活动得到长久的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需要教师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创造出符合现代青少年心理需求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我们支撑的平台上满怀兴趣地翻开每一页文化的典藏。
在今天这样一个注重科学发展的时代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引领学生走进书籍的广阔天地,享受书香,遨游知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