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
点击次数:3260  发布时间:2008-12-23 10:19:17

   30年改革开放,四川教育实现的不仅是数量的增长,而且是教育思想、规划、结构、体制、内容和评价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四川特色的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和发展模式,并在五个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


  ——教育功能实现大转变,促进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公平性日益凸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教育界和全社会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为确立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为制定经济、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改革举措,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和十四大,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要为经济繁荣发展服务,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强调教育的文化功能,把教育定位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教育定位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要求更多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战略地位由强调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到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在教育功能大转变的过程中,四川教育改革发展同样呈现出更加注重公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更加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显著特点。突出表现在:坚持科学发展,形成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格局。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公正公开,形成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

  ——教育结构实现大转变,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我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进入普及巩固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教育体制实现大转变,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办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相似,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这种体制在集中有限财力,大规模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限制地方政府、社会和学校办学积极性等弊端。伴随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我省教育坚持“三个面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省、市、县分级管理教育的体制;二是深化投入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体制;四是深化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大转变,大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针对长期存在的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以选拔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倾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从中小学发展到各级各类教育,从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入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推广。高等教育以实施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由注重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在探索中前进。中考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并在全省推开,等级制考核、综合素质评价广泛采用。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稳步推进,考试内容、形式和招生模式逐步多样化。2007年高考自主命题、部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等改革措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全省有教职工90.46万人,比1978年增长67%。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教师资格制度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顺利,491名教师被评为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师德建设不断推进,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广大教师经受住严峻考验,赢得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赞誉。

  ——教育对外开放实现大转变,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从1978年到2007年底,全省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万余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按期回归率超过97%;汉语国际推广有了新的突破,我省高校已建立2所海外孔子学院和1所海外分校,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100余人;30年来累计接收国际学生2万余人次;与世界60余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50个。目前,我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向全方位、广领域、高层次拓展,必将对教育改革发展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回顾30年教育改革开放历程,展望四川教育发展的未来,有五点体会:一是科学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坚持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二是紧紧围绕教育工作主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三是牢牢把握教育宗旨,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和价值取向。四是立足省情、加强统筹,坚持教育科学发展。五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

  今天,四川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四川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以灾区学校恢复重建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加快完成教育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为实现四川教育振兴而努力奋斗!
 


—— 信息源自: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