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第三重奏 特色项目——提炼教学有效率的路径

--------------------------------------------------------------------------------
点击次数:4819  发布时间:2008-12-17 11:20:09

 
横向拓展:一校一品 资源共享

  在“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地区、学校、教师不同层面主体开发、实施拓展型课程方案,建立立体的杨浦区小学拓展型课程体系,在杨浦教育网上构筑共建杨浦区小学拓展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按照“一校一品”的要求,每所学校研发和设计一个科目方案。如打一小学“摇篮文化”课程,杨浦小学“纸艺”,六一小学“儿童哲学”,齐一小学“悠悠中华情”等。

  [案例]二师附小《少儿茶艺》课程建设“少儿茶艺”是特色课程。教研组编写了《少儿茶艺》教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的建设。一、二年级开设了茶艺兴趣组,三年级同学上起了茶艺课,四、五年级开办茶艺提高班。由小茶人自主经营的“彩虹坊”茶室喜迎校内外众多茶友。以茶怡情,以茶育人,以茶促教,小茶人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区、外区,走到了香港、日本……在一座座美丽的大茶园里留下了附小茶人可爱的笑容。

  二师附小被光荣地评为上海市茶艺特色校,校茶艺队荣获第八届国际茶艺交流表演优胜奖、上海市优秀少儿茶艺队。

  凤城新村小学集邮课程结合二十余年的集邮工作经验,自主开发和实施独具特色的集邮校本教材,出版的成果集《让学生在集邮课程实施中和谐发展》在第九届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上海市二等奖、区一等奖,并在全国邮展文献评比中获银奖。通过推广“集邮课程”科研成果,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喜爱集邮,让更多的学校分享集邮科研成果。学生们从不知到了解,从了解到喜爱,据数据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将集邮列为自己最喜爱的学科。越来越多的同学要求订购邮票,以便与邮票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纵向深化:幼小衔接 区校联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2007年秋季,杨浦区在小学一年级设置2至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实施各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计划的同时,受市教委教研室所托,承担了区域性推进学习准备期的“综合活动”试验。以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行动研究方式,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以区小学教研室为核心,集合九所实验学校结成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区域试点。以综合活动为设计主线,以习惯养成为抓手,渗透兴趣、情感培养,开发了各具校本特色的综合活动课程。在实施学科学习准备期中关注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情感的落实,形成操作具体、要求细化的分学科方案。通过学习准备期这个“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产生了提高学校课程执行力的“长效应”。2008年在试点基础上,建立了学习准备期专题网页,在网络上共享课程资源,提高了实施的有效性。全区以“区域推进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引领,着手从课程衔接、管理衔接、教师发展衔接等方面进行探索。

  [案例]杨浦区于2007年秋季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确定控江二村小学、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民办阳浦小学、平凉路第三小学、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中原路小学、鞍山小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为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试验学校,并形成了课程建设的共同体。

  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设计着眼于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思想、心理、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按照“瞻前顾后、系统设计”的思路,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所谓“瞻前顾后”是要理清学前大班和小学学习准备期的终点和起点,做好“小幼衔接”;理顺1——5年习惯、兴趣、情感培养这条主线,将学习准备期中所集中体现的各项要求,通过后续的学习过程予以不断内化、习得、养成。“系统设计”就是要理顺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到两类课程互渗互融。

  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时间长短,用“”、“”和“”进行区分,其中标注“”的内容原则上是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学习让学生知道,并有80%以上学生能自觉达成的行为习惯要求。每个活动的行为观测点控制到2—3个,分布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逐渐知晓、逐步达成。对行为观测点的创新设计,使得学习准备期的目标和评价更具体、可测。在区综合活动实施方案中提供的“熟悉环境、认识伙伴、喜欢学习、学习礼仪、锻炼身体”五个参考模块及相应的活动主题中,每个主题有相对应的行为观测点。

  搭建平台:技术应用 丰富资源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不断丰富区教育资源库,分阶段、系统地集优秀教学案例,至今,全区教育资源库共收集小学课改教学案例3658件,丰富了全区有效教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同步课堂教学平台”,并在所有的小学中实施推广;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实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促进师生平等、民主、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控二分校的一对一数字环境下互动教学项目今年初,控二分校参加了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及英特尔公司联合组织的课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对于英特尔公司提供的学生电脑,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Intel电脑,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高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获得最好的效益,这也是这一课题的最终目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互动教学有:“创设情境——互动交流——合作式学习”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自主选择——互动评价——个性化学习”方式,是学校在Intel未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找到的一条非常实用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通过Intel网、msn、家校互动等平台,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个性化的有效学习。还有“资源利用—互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提高质量

  不断完善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资源。2008年6月关闭了区域内最后4所民工学校,妥善安排3227名民工学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切实保障了农民工子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目前全区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人数,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21.6%。把“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相容、环境适应的教育实践”作为课题,形成区教研室、科研室、德育室、督导室等部门合力,开展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展示交流,确保农民工子女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使他们茁壮成长。

  [案例]齐一分校:为普通的学生提供不普通的教育近年来,学校转入了不少外来务工子女,面对生源的变化,“为普通的学生提供不普通的教育”成为了学校共同的追求。

  学校努力为外来务工子女创设展示自我、表现自信的空间,精心策划,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每个学期的学科周、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都是每一个孩子亮相的好机会。学校为每个学生精心设计了一份“自信存折”,打出了“每天存入一点,自信就会满满”的口号,让学生通过存入自信——获得肯定——积累自信积分币——提取自信积分币——争自信章的过程,有意识地提升自我自信度,并将自信教育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少先队的争章活动中,增设了一枚校特色章——“自信章”。这一评价方式,不仅具有儿童化与趣味性的特点,而且能面向每一个学生,让评价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能涵盖学生在学习、活动、交往等各方面的表现,所以深受学生的喜欢。

  内江路小学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入 相融和谐农民工同住子女踏进上海,面临着语言不通等一系列生活、交往、学习等成长问题。他们疑虑紧张、封闭自我,在课堂中,不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与交流,幼稚的心灵悄然筑起了一道精神上的壁垒,成为师生交往的巨大障碍。

  而作为杨浦区率先接受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内江路小学在如何做好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们用足够的耐心、温柔的细心、坚强的信心去发现孩子们内心深藏的无限潜力,帮助这些孩子顺利渡过了心理难关,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张扬。这些昨天还带着些“土气”的农村娃,如今已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优秀、一样自信。

 


—— 信息源自:文汇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