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撰文回忆济南战区大联勤改革

--------------------------------------------------------------------------------
点击次数:5054  发布时间:2008-12-17 11:19:08

 

  一到任就赶上搞“大联勤”

  2002年10月,我从成都军区到总后勤部工作。当时,军委、总部正筹划2005年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后的三项论证任务之一,就是拿出深化军队联勤体制改革论证意见。我心里很清楚,“建立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体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战略思想。作为新到任的总后勤部部长,能赶上这一轮联勤改革,动力与压力并存,我既振奋也担心。之所以振奋,是因为机遇难得,可以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从军近50年还没有直接干过后勤工作,是后勤战线的一名新兵,需要调查研究的东西太多,需要做的工作太多。联勤体制改革这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该从哪里抓起?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这些问题始终缠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下定决心,在干中学、学中干。

  先是静下心来读书,从浩繁的文件、资料中看清这项改革的基本脉络。涉及我军后勤建设发展的许多文献资料,清楚记载着联勤体制改革的历程:自195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探索三军统供联勤之路、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设想开始,我军于1955年在旅大警备区进行了划区供应改革;1971年在粤东地区进行了三军划区供应改革;1983年在济南军区进行了三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1988年在驻海南岛部队试行了网络型划区保障改革。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试了又试,走走停停,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2000年,在全军实行的以军区为基础、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联勤体制改革,才在改革范围和力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但由于受当时诸多因素制约,改革还是初步的,统的范围还很小,运行机制还不顺畅。面对历史这面镜子,我反复想,实行联勤体制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我军后勤的一贯要求,是后勤保障体制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几代后勤官兵乃至全军将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但深化联勤体制改革,必然要打破现有体制框架和资源配置结构,必然要牵扯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制约因素很多,难度可想而知。

  推进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改革的“接力棒”既然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就要负责任地接好这一棒、跑好这一程。2002年11月下旬,总后党委中心组用两周时间,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江泽民主席关于我军联勤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理解、把握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联勤体制的实质和内涵,明确任务,理清思路。党委一班人联系国家建设、军队建设和后勤建设的历史经验,讲认识、谈体会,形成了三点共识: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千条线、万条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第一主线;千困难、万困难,只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以改革求活力、以创新求发展,就不怕难。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首先要摸到“石头”。推进联勤体制改革,要摸的“石头”在哪里?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总体部署,我们就联勤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于2002年底和2003年初两次在全军范围内展开调研。从各军区、军兵种和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大单位反馈的意见看,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联勤模式是“总部联”还是“战区联”,这两种模式无论改革范围还是涉及矛盾都有所不同;另一个是联勤要不要“联计划”,这涉及建制系统和联勤系统的重大利益关系调整;第三个是改革步骤是分步实施还是一步到位,这关系部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安全稳定。对这些问题如何认识、怎样处理,直接关系到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联勤体制改革第一步,是拿出方案建议。2003年3月20日召开的总后领导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这个问题,原计划开半天的会,结果开了一天半。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军委的决策意图,深入研究机关和部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表意见。得到的结论是,这次联勤改革是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未变、军费供求矛盾仍很突出、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须贯彻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又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程度,把各种矛盾和困难想深一些、想全一些、想细一些,以对历史负责、对战争负责、对广大官兵负责的态度,向中央军委上报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5月,中央军委明确,先选择1至2个战区按照“战区联”模式搞试点,摸索经验后再在全军推开。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的意见。之所以选择在济南战区搞试点,主要考虑济南战区??不错,在该战区试点既有代表性也有把握性。

  保障体制改革,是整个军队后勤改革的核心。搞“战区联”试点,面临着体制编制、职能任务、保障方式的调整变化。中央军委领导亲自做工作。郭伯雄副主席反复讲,联勤体制改革是全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要方面,同志们要站在军队建设全局上看问题,跳出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的小圈子。有些事情在局部上作出了牺牲,但对全局有利,这种牺牲就是值得的、必须的。2003年6月上中旬,我先后到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单位,与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各单位领导一致意见是赞成改革。

  大联勤改革涉及战役联(后)勤机关如何取舍、保障力量如何整合、后勤保障计划如何运行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总后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讨论。我认为,中央军委决定搞试点,目的是探索路子、总结经验,叫我们拿方案,我们就要高度负责任,既要思前想后,也要兼顾左右,尽可能把矛盾问题搞清楚,把对策措施想周全,把一些同志担心的问题变成放心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做“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对看准了的事情要坚决改,对看不透、把不准的问题要敢于试,只有通过试才知道行与不行。6月27日,总后勤部正式呈报了《试点方案》。

  这个《试点方案》,与2000年建立的联勤体制相比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进步:联勤机关“三军合编”名副其实,军兵种干部比例大幅增加;保障实体“统管共用”比较彻底,体现了集中集约使用原则;供应保障“通专一体”,联勤范围进一步扩大;后勤管理“分工协作”符合现代管理理念,有利于建立多边协作、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精简机构力度较大,可精简各类保障机构25个,有效解决“对门库、隔墙库”和一个城市多家医院、疗养院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许多同志讲,这次改革是“兴利除弊”并举,如果方案得到全面落实,将是一次“强筋壮骨”的有益探索,意义重大。

  《试点方案》经中央军委批准,9月22日以四总部名义颁发执行。

 


—— 信息源自:华夏经纬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