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至2012年,新一轮建设重点将不再放在征地扩建和办好几所“窗口校”上,而是从经费保障、校舍安全、教学设备、图书馆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五大方面着手,力争办好每一所学校,着力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
近年来,天津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撤并了所有房屋破旧、布局散乱的农村校舍,建成了近千所较高水平的农村中小学;市内六区260余所小学、初中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合并新建成422所较高水平的农村中心小学。同时,在全市城乡推行“两免一补”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等多项惠民政策,使天津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然而,目前天津市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城乡之间无论是办学条件、管理水平,还是师资素质、教育质量,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室)和生均图书普遍不达标;对照新的课程标准,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存在一定的缺口;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等。因此,必须实施新一轮学校现代化建设,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高整体水平,让市民对就近入学更加满意。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和素质教育4项一级指标和24项相关二级指标及100个评估要点。限时五年内,实施几大工程,力保全市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底线标准。
1.校舍建成最坚固建筑
要求全市所有学校的校舍都能成为天津市最坚固的公共建筑、最可靠的避难场所。此外,新课改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市将集中力量,为学校增配教学仪器设备,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
2.五年配送超千万册图书
计划用五年时间,结合校舍改造和功能提升,加强学校图书馆(室)建设,使其建筑面积、设施配置全部达到市颁标准。同时,由市财政投入专项经费,每年为学校配送200余万册图书,连续配送五年。要力争实现:确保生均图书达标,按最低配置标准,小学生均不低于30册,初中生均不低于40册;配送的图书确实适合学生需求,学生确实爱读;建立一套图书遴选、配送、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
3.培养200名名师名校长
今后几年,全市将集中力量,重点实施“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从全市18个区县遴选200名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校长作为培养对象,建立严格培养和选拔机制,帮助其快速成长为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专家型名师、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