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辽宁一些小学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家庭、社会竞争压力等原因,很多小学生已经受到“唯分数论”的影响,身心俱疲。沈阳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学校长李晓东等教育工作者指出,小学教育重在为学生打好基础,所谓“基础”决不仅是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据了解,近年来沈阳市不少小学都纷纷开展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和平一小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超市等机构服务,让学生时时“心中有他人”;四台子小学开展“安全伴我行”学生签字和专题升旗仪式,教育学生自觉守规守纪、文明出行;于洪小学把环保教育纳入到每天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得到增强。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著名教育专家、盘锦市教育局长魏书生说。
在盘锦,近10年来,全市中小学都在开展魏书生提出的“七个一分钟”:一分钟家务,一分钟踏步,一分钟军歌,一分钟日记,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读伟人传记,一分钟演讲。学生们在唱军歌中培育了昂扬向上的斗志,在做家务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在读名人传记中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在每天的日记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精神面貌明显增强。
从2001年起,全市中小学生又开始了12个学习习惯的培养,即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制订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出考试题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
“这些习惯每天多用些时间做更好,但不能少于一分钟。这些习惯能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价值,通过做这些,学生能知道自己一分钟能背多少,能写多少,能做多少实实在在的事。”魏书生说,学生只要把属于自己的这些小事做好了,生活就是快乐的,人生也就具备了成功的潜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