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学生PK老师”教学新模式走进江西高校

--------------------------------------------------------------------------------
点击次数:5276  发布时间:2008-12-10 11:34:37

     “一种非常特殊的师生之间的PK——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12月8日,大江网记者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近日,华东交通大学的老师们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师生角色互换”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据了解,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很早就在欧美国家的学校普遍使用,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交流,目前我国不少的高校内也正在逐渐兴起。

  【学生观点】

  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这样很真实,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场景,平时迟到旷课没感觉,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讲完一节课之后赵同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老师要管好一个班的学生原来这么不容易!”赵同学所在的班级正在进行师生互换角色的课堂教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上,老师要求每个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分别进行讲课,小组的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赵同学所在小组的讲题是“德与才”。一个星期前,小组成员们就从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结合书本章节的内容整合成自己的材料。如果说整合资料只是要求逻辑能力,那么想讲一堂让老师刮目相看的课则必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大学的英语学习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学英语重在体验,重在实践。华东交大外国语学院的黄冬花老师也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一尝试,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去接触和感受大学英语。

  “可以更好的锻炼勇气及自我反应能力”

  “我们上台讲课可以提高口语水平,还可以更好地锻炼我们的勇气及自我反应能力,同时课前的备课工作也可以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的气氛变得生动有趣。”

  在扮演“老师”这一角色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一位参与角色互换的周同学说,这一做法能给学生们带来新鲜感,通过自己上台授课,真正体会老师上课的辛苦。通过这一转变,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生在扮演“老师”这一角色时,会产生成就感。

  【老师观点】

  对学生心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是一种师生之间特殊的PK,很多老师在角色互换后都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黄冬花老师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朋友。当学生在课堂上遭遇到问题时,学生都希望可以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老师再提出一些建议。她表示,老师坐在台下听学生讲课也是一种学习。这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学生的所讲,从而了解学生在哪方面知识上有所欠缺,又对于哪方面的书本内容感兴趣,这样就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当我坐在讲台下面,我会认真揣摩和体会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对学生心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高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师生角色互换”究竟有何魅力?华东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郑晓芳认为“师生角色互换”能高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互助精神,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本的内容。“适当开展‘角色互换’,达到老师从学生、学生于老师的角度,各自重新看待课程和教学,对教学学习都有较大的促进。”

  只适用于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但“角色互换”只适用在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纯理论性和工科性课程就要谨慎使用。同时有些课堂拿一些内容来给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讲课不成熟,卡不住“节奏”,几个组的学生讲课内容都大同小异。这样也许对学生是一种锻炼,但对没有上去讲课的学生未必能有较好的收获。“所以,老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采取这种方法。”郑晓芳说。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师生角色互换”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也没有削弱教师在教育活动和对知识的传授中的作用,它只是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也就变为了主动吸收,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以点带面、全面合作型的学习方式。

 


—— 信息源自:大江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