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德育教育缺失在何处

--------------------------------------------------------------------------------
点击次数:3436  发布时间:2008-12-8 11:32:26

 

   只因被猜测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吉林省长春市初二女生宁培(化名)竟被班级全部13名男生堵在教室内进行了十几分钟的殴打。日前,长春市一名中学生的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人们在议论此事件的同时也在反思,当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究竟缺失在何处?
  只因被疑打小报告,初二女生遭全班男生殴打

  今年正上初二的宁培曾经是长春市三十中学一个班级的班长,由于不太注意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她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将班级的一些事情当着同学的面向老师汇报,由此也引起了班级很多同学的反感。

  “孩子一年级时就经常被同学欺负,经常有班级男生捅捅她、打打她,或者拿她点什么东西,但由于她性格比较刚烈,所以,这些小事情,她经常是忍忍也就过去了。”宁培的母亲这样告诉记者。

  然而,今年10月22日,宁培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当天,宁培班级3名男生带了一把带子弹的玩具枪和一把管制刀进了教室。上午第一节课下课,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没有作过多的解释,直接将这几名男同学的枪和刀给没收了。

  当日中午,当全班同学在教室内吃完午饭后,被没收东西的男同学带领全班所有的13名男生来到宁培面前,质问是不是她向老师告的状。不久,他们将教室门锁上,开始轮流用不锈钢饭盒盖、三角铁等殴打宁培,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

  “当时,班级所有女生都在现场,但由于男生威胁谁敢管就揍谁,因此,没有一个女生敢吱声。”宁培说。

  最后,还是宁培自己打电话叫来了班主任老师,而当老师赶到时,她已被打得遍体是伤。经医院诊断,宁培左腿软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由于惊吓过度,此后几天里,宁培一到夜晚就做恶梦,原先性格开朗的她也开始害怕见人,并从此再也不敢到学校上学了。

  简单教育和良性引导———少女被打引出的话题经过家长和学校的协商,11月12日,宁培终于转到了长春市另一所学校学习,但由她被同学殴打引出的话题却至今没有平息。

  在被打的第二天,当宁培父母带着孩子找到打人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时,当事男生嚣张的气势和话语及校长的态度给宁培家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着双方家长的面,一名姓陈的男生竟然指着我女儿说,‘你要是死了,我爸爸给你埋’。而该校校长竟然也说‘你们怎么不反思,为什么所有孩子都打你的孩子?’”宁培的妈妈王岩回忆起当日的情景,至今仍觉得很不可思议。

  她认为,女儿之所以被班级男同学群殴,是矛盾长时期积累的爆发,而此前孩子的老师并没能很好地处理宁培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她说,10月22日当天,老师没收3名男生的玩具枪和刀,其实是其中一名男生的家长告诉老师的,但老师没有对全班学生交待此事,使男生们胡乱猜测,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女儿。由于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时,这名教师的方式方法一直过于简单,并且没有有效引导,这造成了孩子间很多问题的积压。

  宁培的遭遇在当地引起了很多关注,一些人认为,这是一起罕见的校园暴力事件,它的罕见,在于13个男同学暴打一个女同学。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位被打女生此前曾多次向老师告男生违纪的状,因而引来男生的报复。在社会上,时常会发生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案件。现在,我们的校园内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令人胆寒。

  很多人认为,虽然校方已经道歉并进行了善后处理,但对被打学生造成的巨大伤害已成事实。也许面对着升学的诸多压力,学校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教学上,但不管怎样,这都不能成为校方管理疏漏的理由。如果老师在处理同学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再细致一些,也许这场悲剧就能避免。

  有专家认为,当前校园暴力的频频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用什么来遏制校园暴力,把暴力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每个家长和老师以及社会各界都要思考的问题。

  他们分析,导致校园暴力日趋增多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施暴者缺少基本的罪恶感与罪责感,缺乏对行为法律后果的恐惧,从而不能控制冲动,放纵暴力行为。而造成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其他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等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喜欢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另外,不少家长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育,很少、甚至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由于彼此间缺少沟通、交流、理解与尊重,不少孩子将视线投向网吧等其他场所,希望在那里找到倾诉的对象,寻求解决青春期困惑的手段。然而,网吧在带给孩子们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接触到打斗、枪战、爆炸等场面。久而久之,在孩子们的心里,容易形成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这些暴力都是合理的,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

  一切教育都应以德育为先有专家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他们的心理呈现出四个特点,首先是过渡性,从幼稚走向成熟,但是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其次是社会性,由青少年走向青年,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是动荡性,他们的情感并不稳定,容易冲动;第四是闭锁性,他们变得不太愿意对成年人、父母、老师袒露心扉。再加上媒体和网络的外力作用,一些影视剧、网络时有暴力镜头,这些都对青少年会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校园暴力的出现,说明这些施暴者不但缺乏法制观念,更缺乏道德观念,这说明家庭在承担道德底线上的作用是失败的。他认为,家庭承担着让学生基本社会化的责任,学校则承担着让学生继续社会化的责任。但在社会化过程中,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一切教育都应该以德育为先,以价值灌输为先,二十一世纪有四大教育目标:学习、做事、相处、做人,而做人是根本。

  专家建议,首先,家长应当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解决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问题,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们学会给予和奉献,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其次,应建立健全学校的法制教育体系,通过法制课程,讲授法律常识,强化法制观念。

  再次,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信息源自: 陇东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