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改造,采取学校集中供暖取代室内燃烧煤炉取暖的方式受到教育部肯定,教育部要求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借鉴河北做法。
“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系2008年河北省“民心工程”,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市、县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改造工程涉及全省14859所(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规划改造取暖面积1828万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11.94亿元(其中省级2.3亿元,市、县级9.64亿元)。从今年3月开始到10月底,河北省11市中小学陆续开始供暖改造,其中,规模较大的学校(在校生500人以上)采取安装取暖锅炉供暖,规模较小的学校(在校生500人以下)可安装土暖气供暖。寄宿制学校不论规模大小,一律采用锅炉取暖。确保冬季室内温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最低取暖温度14摄氏度以上)。
河北省教育厅11月24日发布消息称,该省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从今年冬季开始,全省农村中小学校(不含今明两年拟撤并学校)将彻底消除采用室内煤炉取暖的方式。”
12月1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学校发生了因燃煤取暖不当造成11名小学女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排查。对校内宿舍和学校集体租用的校外宿舍,特别是对有燃煤取暖的宿舍,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排查。在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安装的燃煤取暖设施要以确保通风和安全为前提,必须安装有排烟管道,周围不能存放易燃物品,要保证排烟管道畅通、不漏气,同时房间应装有风斗,并经常进行检查和更换,必要时可采取深夜闭火等措施,防止一氧化碳积聚造成中毒和火灾的发生。同时,教育部提出,今后仍需采用燃煤取暖的学校,要尽快在学生宿舍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
教育部还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借鉴河北省等地的做法,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改造,采取学校集中供暖,尽量早日取代室内燃烧煤炉取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