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学校”当时情景 资料图片
阿勒泰地区素以“金山银水”著称,具有较好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是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三十年来阿勒泰地区在经济、生活个方面焕然一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前,阿勒泰教育处于原始状态,无论从教学条件,师资还是求学积极性都远不如现在。当时,按照牧民流动生产方式形成了一种流动教学方式—“马背学校”。
“马背学校”指牧区教师到个放牧点巡回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名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村,牧民迁移到哪儿教师也一同迁移。条件好时,没有门窗的木屋,土房子当教室,平常就在山洞里,树底下就开始上课。一个教室同时坐着五个年级的学生,老师只能教完一个年级再教一个年级。因为学生家庭分散又远,所以学校只能上半天学。有时,雨雪交加,天气非常恶劣学生无法自己回去,老师就骑着自己的马拖着学生的马,走好几公里送他们回去。这种情景现在的学生无法体会,但一说到“马背学校”牧区40岁以上的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卡德尔别克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以前当过“马背学校”的老师,他回忆说:“当时我们的教育水平很差。我们当老师的按季节,逐水草不时迁移。上午在毡房里、透风的木头房子里,或坐在露天的草原上、山洞中、大树下,一块小黑板,学生围坐一起,听我们讲课。那时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啊,一名老师一个学期就发两个备课本”
现在,卡德尔别克当时的学生无肯也在这所小学当教师,而他的儿子马和沙提是这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比起卡德尔别克和无肯,马和沙提的确是很幸福。他现在上的是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用的都是新教材。30年的发展成就了三代人不同的变化。
马和沙提
阿勒泰教育经过了风风雨雨,跟经济,生活个方面一同发展。自1997年开始流动的“马背学校” 逐渐转变成固定的 “寄宿制学校”。目前,阿勒泰地区建成了基本完善的“寄宿制学校”队伍,并且获取国家相关教育补贴正逐步完善其功能。现全区86%学校享受国家补贴,在硬件方面农村学校也已经跟上城镇学校。
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从“马背学校”到“寄宿制学校”的转变是阿勒泰教育过去三十年中的发展,未来三百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