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课后反思”

--------------------------------------------------------------------------------
点击次数:4152  发布时间:2008-12-3 11:38:08

 

  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一项成功的教改试验,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形成一定相对稳定的、为人们所易于掌握的模式,才能在实践推广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而作为一堂语文课,不论你的教学设计再好,如果不在课后进行总结反思,那么这堂课究竟上得如何?成功之处在哪里?不足之处有哪些?就无从谈起。加之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更是对自己的教学难以评价。所以我们应不断努力,接受新知,自我总结,自我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而写“课后反思”正是不断自我完善、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后反思”,就是在一趟教学实践之后,对教学情况与效果做出的实事求是的记载和分析。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备课情况、上课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思考和体会。其形式也不拘一格,既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小论文、手记。写“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开拓创新,不断认识教学规律。在每一节课后,教者及时写下“课后反思”,认真分析本堂课的成败,将成功之处记下来,并作认真分析,评出原因,总结经验,作为以后科研的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再回头将“反思”做一番整理,归纳总结出具有规律的东西。对自己的教学一定会有所启迪,将有价值的提炼写成文章,就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论文和教研成果。

  写“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目标,提高课堂效益。《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材能否吃透,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教案设计是否全面恰当等,都会导致一堂课的成败。如在现行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核舟记》的教学实践中,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对文中人物形象描写虽做了全面详细的讲析,学生也认真阅读了,无论是人物所处的位置、相貌、情态、表情分析得无一疏漏,但这些,学生都无法感受到,缺乏感性知识,没有亲身的体验。就在上课的无意中,我发现有学生在按文中的描写,自己比画表演,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叫几个同学来按文中的描写分角色扮演。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一下子全明白了,一大部分同学竟然能照着表演者的情态背诵文段。这样做既体现了知困,也做到了自强。

  写“课后反思”,也有利于教师进修和对教学材料和教育理念的积累、更新。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

  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就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把这些问题写进“课后反思”,努力思考,认真解决,分析实践,那么以后教学将会更加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但应该注意的是,每逢写“课后反思”时,教师要针对现行的教学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反复自问:(1)课程标准的规定是否实现,目的、难点,重点是否突破,是否做到课内外的衔接;(2)教法与效果如何,是否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是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是否发扬了民主平等,自主创新。(4)课堂的各个环节是否安排得恰当合理。长此以往,教师就能熟练地掌握教学规律,而且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 信息源自:陇南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