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下,我们吹响集结号——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训练部文职人员团队扫描

朝气蓬勃的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文职人员队伍。黄亮摄
他们不穿军装,却集结在军旗下。他们没有军籍,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机组成部分。两年前,文职人员开始在军旗下集结,两年后他们已成为骨干尖兵。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训练部,走进这个军中还不大为人熟知的群体,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访谈。
放弃地方7000元高薪,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文职人员,“迷”一样的人物——孙敏
在记者眼里,孙敏始终是个迷。这位秀外慧中的长春姑娘,谈起她来部队工作的“非常”选择,从容而淡定。
孙敏,2004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为文职人员以前,在北京某出版集团任综合编教部副主任,月薪7000元,年终奖60000元。现任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图书馆《教研参考文献》责编,月薪2400元。
“为什么放弃高薪和部门主管位置,来军队当个普通文职人员,没人说你‘傻’吗?”记者直奔主题。
“穿着绿军装,集合在军旗下,是我从小的理想。长大后上大学,女兵没当上,从军梦破灭了。我没有放弃,军装穿不上,我嫁给军人。军装穿在他身上,如同穿在我身上一样。”说到这里,孙敏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嫁给军人还不够,一定要来军队工作?”
“是的,后勤指挥学院招收文职人员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作为2006年招收的第一批文职人员,献身国防事业,我非常自豪!”
记者随手翻阅孙敏编辑的《教研参考文献》,“本期聚焦”、“经典推荐”、“报刊文摘”、“新书简评”、“专家论道”、“书山问路”,栏目设置灵活,内容紧贴教学,篇幅详略得当,封面设计素雅。
在干好编辑工作的同时,孙敏还为后勤专业教研室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其课题“基于军事供应链管理的配送式保障研究”刚刚荣获2008年度中国物流学会年会一等奖。
孙敏,这位文静秀气姑娘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一股巨大能量,她和她所编辑的期刊一样,是那样吸引人“阅读”。 她所放弃的,正是许多人追逐的。
勇挑数字图书馆建设重担,工作仅两年就获行业大奖,被“逼”出来的千里马——高斌
高斌,一个言语幽默的辽宁小伙,脸上长满青春痘,说话时嘴角总挂着一丝“蔫”笑,这是个邻家“坏”男孩式的人物,没有人会把他和行业大奖联系起来。
高斌2004年本科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与技术专业,2006年被招聘到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成为文职人员,负责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其论文《国内外高校数字图书馆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比较研究》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
“为啥能得行业大奖呢?为啥整数字图书馆我能当‘男一号’呢?其实有才的人到处都是,关键就看领导咋用。图书馆是咋使用咱的呢?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逼’,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强迫’。不管你学没学过,干没干过,反正工作就是‘压’给你,十年八年出不来的成绩,这样一‘压’就出来了,人的潜能也就像挤牙膏一样给‘挤’出来了。图书馆单居林馆长对我们要求老严格了,所有征文活动非现役文职人员都得参加,每个人都写论文,还实行‘双稿酬’。这样一整,不干不行啊,干了还有好处,为啥不干呢?!”
这个幽默的东北小伙像在说单口相声,还没等记者怎么问就全“撂”了,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这里是咱驰骋的天地,有咱温暖的家,把图书管理当“事业”来经营的斯文小伙——许丁
个头瘦高,鼻梁上架着副近视眼镜,记者眼前的这位斯文小伙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许丁,山西太原人,2007年硕士毕业于山西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现任后勤指挥学院文职人员,《图书馆信息交流》杂志责编,其论文《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研究》获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征文二等奖,许丁作为军队图书馆惟一代表做了大会发言。
“来部队当文职人员,不穿军装,没有军籍,但这是在为国防现代化事业献身。学院整齐划一,军歌嘹亮,环境非常好。来院后感觉特受重视,训练部南争旗副部长亲自过问,给大家安排宿舍,解决后顾之忧。图书馆让我负责编写《图书馆使用手册》,给学员队上图书馆知识讲座,还让我负责驻京、津、冀军校的图书馆信息交流工作,我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别人只把图书管理当成一种工作、一个行当,我却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来经营!”
许丁的一席话引发了记者的思考。军营中,是什么牢牢地吸引住了这群年轻人,让稚气未脱的他(她)们仅用两年就成为业务骨干,甚至是行业的佼佼者?后勤指挥学院训练部王向阳部长一语道破天机:“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生活中做兄长,事业上当老师,你不成才我负责!”
据悉,该院文职人员两年来共参加各种征文活动7次,发表学术文章18篇,荣获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大奖12项。军旗下,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专业文职人员队伍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