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在过去30年里,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伟大进程,我国教育体制也经历了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和教育法制建设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教育体制发展道路。为此我们请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为我们回顾这30年的经验和教训。
和讯网:我们知道教育是我们兴教之基、立国之本,经过30年改革开放义务教育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在全国领域基本上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经过30年的发展,义务教育的量基本合格了,但是质还有一定的差距,您觉得在30年改革开放发展之后我国教育领域需要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呢?
程方平:中国的义务教育其实走了非常艰难的历程,而且过去讲义务教育都是讲老百姓必须上学,2006年从西部开始免费义务教育,学费、杂费都不用交了,这是中国政府兑现我们在《宪法》中对老百姓的承诺,所以推进了真正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既有老百姓的责任,也有政府的服务,这才是兑现宪法。
你刚才的用词很准确,基本上达到了量的保证,但是在质量上,在差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尽管来之不易,有两三亿人口的盘子,在普及义务教育上确实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前面的路还非常艰难,还有很多困难。
和讯网:经过30年,我国教育制度从教育历程来说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呢?
程方平:回顾改革开放30年,真正对教育发展有了巨大的推进是在改革开放后从80年代中期往后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一个大的变化不可能马上就像切蛋糕似的,跟前面马上就有一个分水岭来分开。在1976年以后虽然改革开放在推进,但是很多方面是在恢复状态,在教育方面也是这样的。从文革的那种无序状态恢复到原来已经要花很大工夫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好多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来做。从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大的方案后才开始有一些大的举措,包括义务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从执法,要求老百姓送学生来上学,要求地方政府关注义务教育,这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因为我们过去欠帐太多了。我1998年去西部六省区调研,很多地方还是土坯房、危房,到了90年代初还非常严重,特别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中西部地区问题比较严重。我们也看到了全国老百姓在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号召下,大家急政府、急自己所急,捐资助学掀起热潮。到了90年代后政府转变职能,大家把政府这一块责任又强调了,在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推动下,现在人民教育政府办,政府用老百姓纳税的钱把这件事做好,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个过程的脉络是比较清晰的,经过了思想转变、意识转变,在大的宏观背景下,1990年国际上的组织,包括教科文组织都号召世界上很多国家签订全民教育的协议,要让各国政府承诺使人人都要受教育,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也对我国的义务教育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后来我们的义务教育,政府下决心免费,不仅免学费、杂费、书本费,甚至要在特殊地区免住宿费等等,这些都是逐步实现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