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的思考

--------------------------------------------------------------------------------
点击次数:2946  发布时间:2008-11-27 11:20:49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流动党员逐渐增加。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流动党员;  教育;  党支部

  流动党员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产生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分布不断变化,呈现出“大流量、多流向、常流动”的特点。因此,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党员基本情况难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往往以择业或安居为导向,在没有确定的工作岗位和居住地方的情况下,流动党员的情况变化相对较大,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因此,基层党组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流动党员的人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造成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流动党员实施有效管理,影响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

  2.流动党员教育活动难开展。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流动党员作为一个群体,构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的流动比较频繁,工作不够稳定,生活缺乏保障,生存压力较大,要按时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党员教育活动,难度相对较大。虽然流入地党组织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组织实施形式等方面都制定了一些制度、办法,但因贯彻执行得不够严格、规范,制度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影响到流动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

  3.流动党员教育实效难显现。流动党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有比较实在的要求。如在教育内容上,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理论宣传,希望有政策法规、文化知识、生产技能、劳动保障、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已不满足于单调的课堂讲授,希望有参观考察、知识竞赛、专题演讲、文化娱乐等较为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时间上,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能由他们自己选择时间接受教育培训。面对如此现实的教育需求,要使教育活动对每一个流动党员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无疑难度很大。同时,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员教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也影响了流动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1.优化组织设置,使流动党员教育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通过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使流动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生活,都能找到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这是保证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前提和基础。一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针对农村外来务工党员越来越多的实际,在村里成立“新村民党支部”,推选居住在村里的外来务工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负责外来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立党支部,组织外来务工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权益维护、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努力将党组织的设置和党的工作拓展到流动党员的工作区、居住区和社会活动区。二要优化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在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依托乡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组织流动党员学理论、学文化、学技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活动。三要优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有条件的“两新”组织都应建立党的组织,党员不足3人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联合党支部,也可探索“两新”组织与社区“共驻共建”党的组织,由这个党组织负责就近范围内的“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四要优化服务行业党组织设置。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服务行业、各类专业市场和饮食街、经济园区建立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和私营业主的教育,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积极探索适合流动党员需求的“建家”模式,让流动党员就地、就近“安家”,使党的组织随“流”而建,党建工作随“流”而动。

  2.创新活动方式,使流动党员教育真正取得实效。一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按照“实际、实在、实用”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育内容,真正使流动党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深入开展党性教育,组织流动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帮助广大流动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实践党章。帮助流动党员了解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突出政策法规教育,结合当地实际,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帮助流动党员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抓好实用技术的培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流动党员的就业需要,加强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强流动党员的劳动技能、择业能力和致富本领。二要注重创新,增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流出地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时,由所在党支部指派专人谈话,加强行前教育,明确具体要求。基层党支部在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之机,要采取组织走访、座谈、联欢、过家乡组织生活等多种方式,了解《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情况,对外出回家的流动党员加强思想教育。流入地党组织要注重组织部门和公安、人口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外来人口中流动党员的情况,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创办流动党员学堂,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过入党生日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为流动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训搭建平台。三要贴近需求,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了解流动党员的实际需求,根据他们的需要,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到流入地以后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以流入地党组织的真情关怀、真心帮助和真诚服务,激励流动党员在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健全工作制度,形成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一要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抓出成效。党委组织部门要坚持和完善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提供组织保证。二要完善流动党员教育保障机制。要千方百计保证流动党员教育中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场所、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的落实和相关服务工作到位,为解决流动党员教育中的各种困难提供保障。组织实施送教下基层,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确保各个层面的流动党员都能正常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严格考核,严格管理。认真总结、推广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使对流动党员的教育能真正达到丰富内容、创新方式,落实责任、确保实效的要求。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是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新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 信息源自:《理论前沿》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