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被耽误了,再努力也没有用,反正也学不好,自暴自弃,再加上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过高,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关键是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我们可以用一些科学家刻苦自学、坚持不懈、大器晚成的事例来教育他们,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教学中,也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集中思维于学习探究上,从而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当“学困生”回答正确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让其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当他们回答有误时,用委婉的语言加以肯定,使他们能鼓起勇气继续主动学习,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因成绩不理想,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还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反正长大了一样找工作,赚钱。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时就会放弃努力,不爱动脑,随便去问别人,有的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例如:每次作业时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优等生可选扩展题、思维训练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视他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适量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得很好,进步得很快,你完全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再经过不多时间就和其他同学一样。对于这样的“学困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让他们这样的练习中确信“我能行”、“我能成功”,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他们意志品质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