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空军上海某后勤训练基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教学训练模式,促进了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提升。
1 这个基地是空军唯一的油料技术兵训练单位,担负着油料专业技术兵培训、士官复训、新装备教学和多机种综合保障等任务。
近年来,随着空军现代化的发展,航空兵油料保障的模式和装备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功能管道加油车、机场野战油料补给系统等一批新型保障装备,走进了许多空军场站。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这个基地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手段却没能适应部队发展需要,有些部队已经淘汰的装备,基地却还在组织教学,许多优秀学兵毕业回到单位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来自部队一线有关学兵第一任职能力下滑的信息,给这个基地党委以很大的震动。
今年初,经过反复论证,党委决定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改革,按照航空兵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的建设模式,对油料专业综合训练场地进行重新规划改进,还与油料科研部门联合研制了新装备仿真训练装置,使学兵能够掌握最新油料保障装备技能和知识。
2 今年初,刚刚调整的基地党委班子,决定对基地应急油料支援保障队进行模拟实战保障考核。结果发现,一些平时在训练中动作看似整齐、规范的保障队员,面对新型飞机,有的找不到加油口;有的驾驶员因对飞机不熟悉,加油车停放的位置也不符合实战要求。
基地党委要求支援保障队紧紧围绕空军转型建设、多机种联合作战对地面油料保障提出的新要求,贴近实战背景,重点在发挥装备效能、优化保障系统构成和人员配置上,从战术勤务角度完善各类保障预案,制定出一套成体系的作业规程、使用规范和考核评估方案。
为提高实战保障能力,他们组织保障骨干到装备新型战机的有关航空兵部队跟班见学,熟悉新型战机油料保障的全过程。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战机特点,组织编写了新型战机野战条件下油料保障操作规程。经过强化训练,油料应急保障队的保障能力大大提高。3基地油料保障人才比较集中,目前有1名空军级专家,有2名空军高层次人才,硕士以上学历教员26名。
3 年来,先后有50余人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然而,今年初,空军后勤部机关在分析基地的综合保障能力时,发现他们的软实力并没有变成部队的战斗力。其主要原因是基地一些教学科研人员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需求心中无数。
为此,基地党委要求职能部门要改变观念,为教员搭起通往基层的桥梁。今年6月,党委派出5个调研组,分赴不同部队开展调研。通过跟班作业、外场观摩、调查问卷、开展座谈等形式,掌握了部队油料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找准了为部队服务的方向。
基地党委将部队的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了将技术服务延伸到一线保障中的思路,通过开展油料保障技术指导服务,把课堂延伸到部队训练场,将最新的保障技术、保障方法传授给基层官兵;通过开展油料装备主动性维修服务,实施预测性故障诊断、预先性维修保养,提高了装备使用寿命,减少了返厂大修次数,确保了装备的可靠性;他们还组织力量收集、翻译30多册外军油料保障技术资料书籍,编译出《外军油料保障规范研究》,供基层部队参考。从而使基地科研、教学的“软实力”成为部队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