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回顾展望

--------------------------------------------------------------------------------
点击次数:5504  发布时间:2008-11-24 11:29:04

 

    社会变迁中的教育法制

    ——改革开放30年教育法制建设回顾与展望

    编者按: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我国的教育也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30年里,我们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其间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自今天起,本版开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论”栏目,力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全面、系统地总结这些经验,以期探索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支撑。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我国的教育也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教育法制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社会变革,教育法制建设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取得了哪些突破,面临什么挑战?我们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劳凯声教授。

    理性抉择

    主要观点:依法治国是30年前中国人民治国方略的一次理性选择,教育法制建设是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性事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公报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记者:我国传统上是“人治”国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是怎样最终选择“依法治教”的?

    劳凯声:在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民主法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建国初期,国家曾经根据当时的需要制定了一批教育法规、法令,有力配合了解放初期的学制改革、旧学校的接管与接办、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等项教育工作。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由此促成了法制建设的高潮。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植根,法律不但没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反而受到各种非法律手段的干扰和侵蚀,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

    记者:这在当时有些什么表现?

    劳凯声:比如在1958年,为了纠正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在全国开展了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苏联教育经验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出现了“左”的错误,必要的法规制度遭到破坏。例如,师生参加生产劳动过多,忽视了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质量降低,等等。

    记者:当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劳凯声:1961年起,中央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通过总结经验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失误。1961年发布了由教育部草拟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为各级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规程。

    记者:我国大规模的立法进程是从何时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法制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劳凯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引领国家拨乱反正、强国兴邦的治国方略,这是共和国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依法治国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治国方略的理性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划时代的新时期,一个大规模的立法进程展开了。

    记者: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进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劳凯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到1995年是起步阶段,其间制定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以及一系列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等。1995年进入第二阶段,《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教育法治建设向着综合法治的阶段过渡。2000年前后是第三阶段,《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一大批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基本形成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框架,教育立法进入全面、系统的阶段。

    十年砥砺

    主要观点:教育基本法律制定,教育法初成体系,为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标志性事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出台。该文件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

    1995年《教育法》颁布。

    记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发展契机是什么?

    劳凯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形成教育法的体系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规等都是在《纲要》推动下出台的。

    记者:《教育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劳凯声: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一部教育基本法律,完善教育法制,实现依法治教,成了当时教育立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是教育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了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规定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确认了教育的公益性质,为教育事业规定了基本的发展方向。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记者:教育法基本体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劳凯声:从目前来看,教育法已经初成体系,这是改革开放30年教育法制建设最重要的贡献。

    记者:您能否概括一下教育法的体系结构?

    劳凯声:具体地说,教育法的体系结构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个层次是《教育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前面已有介绍。

    第二个层次是单行法律,现已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和《学位条例》5个部门的教育单行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三个层次是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是我国教育法的主体。

 


—— 信息源自:中国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