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看不懂”中国的高等教育

--------------------------------------------------------------------------------
点击次数:3182  发布时间:2008-11-24 11:27:00

 

国家发展经济,国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是关键因素。因为教育是创新的催化剂,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所言:“最基本的长期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组织里的企业家和员工的学习达到的。”

最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在中国,已有超过300所大学建立了博士站(美国只有253所),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博士毕业生就达五万多人,已位居世界首位。乍看起来,这是好事——博士生多了,国民素质提高了。但教育水平真的提高了吗?

作为一名在中国的美国研究员,我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市场的发展过程和特色。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在中国的大学里,一些做事的方式和习惯与美国大学不一样。

诚然,中国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以如此泱泱大国,使得这300多所大学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办到的。然而,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得更高远,在这里,我想通过比较中美教育情况,谈一下我所看到的现时中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以已拙见,推动一些必要的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中国和美国学术环境不同的地方很多,最大的不同是,研究人员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投入多少不同。当然,在中国有很多负责任并工作努力的研究人员,但也有不少人打着学术的旗号捞好处﹑争权夺利。同时还不忘时时炫耀一下自己的知识分子地位;为了爬上领导的位子而勾心斗角;尽力安排媒体对自己的采访以提高知名度;出去演讲以赚取高额的报酬;加入各种公司的董事会以谋得某种好听的头衔和利益。如此这般,这些教授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做研究呢?他们如何及时完成自己的科研成果呢?那就只有依靠自己学生们的努力。

这些教授因为能够争取到研究资金,而且也拥有行政职位,因此能够招到最好的学生。学生们一方面有追求成功的动力,一方面不敢也不愿得罪自己的指导教师。为了自己的将来,学生们就不惜余力地满足教授的各种要求,加深教授对自己的好印象。教授也正好乐得坐享其成。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授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情况还不算糟糕。但一般来讲,很多学生在面对巨大的研究压力的时候,所得到的教授的帮助是相当不足的,基本上都要靠自己。当然,通过自学,他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却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也达不到本应达到的效果。

类似的情况,在美国偶尔也会遇到。比如说虽然不太愿意指导学生,但因为教授的著名学术名誉,学生们还是想要选他当指导老师,但这与中国的情况还是有差别的。

在中国,许多请学生帮忙的教授,虽然没提供过什么指导或指导不够,在文章发表的时候还是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学生的文章上面,好像是自己尽心指导了一样。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教授,直接就把文章拿来,占为已用,学生的名字根本不在文章上出现。这些教授,虽然文章没写一个字,却得到好评。在美国,这种情况叫做“plagiarism”(剽窃),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也是学校可以把教授开除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而且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另一个中国和美国比较明显的差别,和学院权力的分配有关。老实说,在美国,确实也常常会碰到一个人或“一小团人”想控制整个学院的例子,不过美国的学院制度会约束这样的情况。比如在美国,刚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是不允许留校的,他们至少要有三到五年在其他学校工作的经历,以证明他们有独立研究和教书的能力,才可以回到母校去。

但在中国,与握有实权的教授关系好的毕业生,可以直接留校教书,而教授就可以由此形成自己的“团派”。学院的一切也尽在教授的掌握之中,学术自由从而受到了限制。这么严重的情况在美国是不存在的。

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同一大学各学院的领导关系也错综复杂,学校的研究工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某个有权力控制学院“王国”的领导,与其他某个学院的领导交恶,那么他的权力范围内的学院,会对这个学院敬而远之。其结果导致学院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合作活动,研究工作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这个情况有点像一个幼稚的游戏,阻碍着中国学术的发展。

与此相反,在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院之间的合作,这能够产生更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因为各个学院分属不同的领域,这样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既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学院之间的互相学习,而这样的学习在中国是不常见的。

最后,我想指出的一个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不同,则和学术概念有关。美国的学者基本上都热爱学术,可以说是满腔热忱。这种态度是一种动力,激励他们去努力。大部分美国的学者也对知识保持好奇的态度,努力把自己的视野范围扩大起来。他们大部分也都会负起学术方面的责任,而且尊重他们领域内其他的人。虽然教授之间的学术概念经常不一样,但这种不同一般不会产生什么关系不愉快的结果,学术的质量比数量更加受到重视。

但是,相当多的中国教授进行学术研究的动力,好像和“钱”或“权”有关系,教授之间也常常存在很多个人仇恨或嫉妒。在中国,被考虑的主要问题经常是:这一年你写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是哪里发表的?你是哪一个学校毕业的?你的指导老师是谁?你和哪一些领导关系比较好?还有你能够申请到多少钱的课题?你曾经在国外待过吗?是不是名校?等等。

与此相反,在美国,如果你在一年甚至五年之内只发表一篇、但品质堪称一流的文章,人人都会很看重你,因为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所倾注的心血和努力。然而在中国,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所有的成绩和统计数字有关,质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写了没有,发表了没有,在什么级别的杂志发表的。没有人真正关心文章是否真有价值,也没有人真正关心学生究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

既然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在这里,我尝试提出几个建议以供参考:第一,不允许应届博士毕业生留校任教;第二,实行领导轮岗制。像美国大学一样,某一位教授当领导的时间应该受到限制。一个学院不应成为某个人的“封地”,实行权力集中或大搞人际关系;第三,学院之间要多注意培养和发展院际间的合作活动;第四,要注意分析评估学者们的学术情况,了解学者们的研究工作。如果能够明显地看出某个学者所发表文章的写作风格在短期内不断变化,就应该注意一下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否利用别人(自己的学生)的研究成果来提高自己的名气?

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但要充分发挥这个巨大的潜力,就必须改善和解决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改善,因为在高等教育范围内,人们更能够发挥和表现自己。所以,必须花更大的努力,来改善和解决现在的学术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问题很多,但相信依靠努力和关注,肯定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赶快开始行动起来吧!

 


—— 信息源自:财经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