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伊旗高级中学、一中、四中的学生欣喜地发现,他们所在的班级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前只能在网上查阅到的专家讲座等知识现在在课堂里就可以轻松学到了,每堂课的教学容量比以前大了很多,学习起来也更直观、更方便了。伊旗教育局局长张子珍介绍,为了增大课堂知识容量,让孩子们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今年,伊旗投入900万元资金,为这三个学校的131个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专任教师每人配备了一部笔记本电脑。
这仅仅是伊旗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的诸多举措之一。
2007年以来,伊旗以办公平优质、群众满意的教育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累计投入约5亿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解决了基础设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学校管理评价、高中办学体制等几个制约全旗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全旗广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真正免费入学,全旗教育教学环境大为改善。
按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伊旗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今年旗政府投入近1.9亿元资金,新建了阿镇四完小、乌兰木伦小学、札萨克幼儿园,对阿镇三完小、一幼、蒙幼、上湾小学、四中等8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从而使阿镇、乌兰木伦等地学校校舍拥挤、班容量过大的问题得到缓解,办学条件有效改善。伊旗高度重视现代化远程教育事业,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先后为19所中小学安装了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系统,为31所中小学安装了远程教育工程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为6所初中配备了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电教室。目前,全旗各学校共配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0个,多媒体电教室170多个,语音室26个,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宽带接收系统26套,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利用进一步加强,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
在相继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助学工程”及民族学校学生免费入学等一系列惠民教育工程以后,200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伊旗旗财政出资5880万元将全旗唯一的普通高级中学收归公办,彻底理顺了高级中学办学体制。2007年秋季开学起,伊旗对在该旗就读的伊旗户籍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零负担”入学。为了解除职业学校学生及大学生的上学困难,2007年以来,旗政府全年投入31.5万余元资金用于补助职业学校寄宿学生每年每人1500元生活费。同时,该旗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对本专科以上学生和家庭特别贫困学生进行奖励资助,确保每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全旗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扫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效益有了极大的提高,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校舍条件、设施设备、教学手段和育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07年,伊旗代表自治区接受了“两基”国检,顺利通过了验收,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力量、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伊旗严格按照“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注重加强校长、教研、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全面推进按编定岗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师资力量不断加强。2007年以来,伊旗紧紧围绕严格学校编制管理、科学岗位设置、校长合理配备、教职工全员聘用、落选人员稳妥安置或分流、公开招聘和引进教师、优化分配制度等目标,对学校管理评价等进行了全面改革。
通过优胜劣汰,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引进外地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实现了教职工岗位合理设置并且优化了教师队伍,形成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体制和“以岗定薪、薪随岗变、优教优酬”的全新激励机制,优化提高了全旗的师资力量。今年,通过考试、试讲、组织考核等程序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名优教师12名,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22名,招聘伊旗籍小学幼儿园教师63名,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充实。在此基础上,伊旗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严格遵循“突出绩效对等、拉开收入档次、待遇适度增加”的原则,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改革教职工评价方式,在进行常规工作考核同时,建立自评、学生评、家长评、互评和领导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综合权衡,并作为教职工晋级、评优、聘用的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