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豪华楼盘如雨后春笋,而配套的中小学校却纷纷“难产”;一边是老城区学校教室挤爆了……这是中国所有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都会遇上的最棘手难题之一。不过,长沙市雨花区破解这一难题却自有妙招———记者昨从该区建设教育强区大会上了解到,该区全面总结全国首创的“自建、合建、委建”的扩容提质模式,不断增加义务教育学位,化解“入学难”,到2010年,雨花区教育将跻身中部省会城区领先位置,确保创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
据了解,雨花区农民工子女入学占了全市的1/2,2001年该区学生人数为2.1万,今年秋季达到5.4万。城区一些小学达到容纳极限,出现许多“大额班”。
雨花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始终如一地与开发商摆政策、讲道理,终于从上百家开发商手中争取了2亿多元的建校投入。省委、省政府对雨花区农民工子女入学、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认为该区在政策瓶颈下,采取“自建、合建、委托建设”的办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值得推广。“自建”是针对8000人以上较大楼盘的开发商,自行配套建设好小学和幼儿园,并无偿提供已拆迁安置补偿完毕的初中用地。“合建”就是创造性地提出“相邻两个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合作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并分担建设成本”,如井圭路小学就由8家开发商合建。“委托建设”即开发商可以委托政府,也可以委托教育部门,甚至可以临时成立指挥部,建设新的学校,开发商的分担成本可以是土地也可以是现金。
今后,雨花区整合、改建、扩建或盘活闲置教育资产,每年实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竣工3万平方米、开工3万平方米的“三三”工程,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根据城市化进程和生源增长情况,每年新建一定数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