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场馆免费开放后,因为不收门票,学生的安全责任承担人模糊;受应试教育影响或出于安全考虑,许多中小学生对于参观科普场馆热情不高……日前发布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调研报告显示了科普教育基地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该报告是中国科协对26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抽样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报告显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平均每个省份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8.4个,但67.7%的省份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在平均数以下。
调查显示,高达96.8%的基地定位的受众群体包括未成年人,从实际参观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的比例也最高,为48.81%,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中小学生对参观科普场馆热情不高的问题。“科普基地起到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应该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士呼吁。
调查中,在问到“您对场馆开展的科普服务最不满意的在什么地方”时,受众最不满意和最突出的问题分别是缺少宣传资料(30%)和主题活动过少(29%)。报告认为,在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仅仅依靠硬件的更新和展览技术的改进,可供科普教育基地发挥的空间还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大型、主题型科普项目的整体策划和开发,应该是科普教育工作者深挖的领域。
另外,创新型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很多科普教育基地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统计显示,超过30%的基地都缺乏四类人才:学科专业人才、高水平的讲解员、设计开发研究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还存在志愿者招募困难、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