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综述

--------------------------------------------------------------------------------
点击次数:5105  发布时间:2008-11-12 11:14:16

  这是一种信号,又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带动。面向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近1000万在校本科生受惠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去年年初正式启动。为此,中央财政安排了25亿元专项资金,这是建国以来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最大的一项专项经费。“质量工程”启动近两年,尽管有关报道一直很低调,但一件件举措扎扎实实推进,成效显著。

  高等教育质量大提高需要大举措

  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人,是1998年的整5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过去几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我国高等教育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大众化的任务,并且实现了稳步发展,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连续几年的扩招已经使不少高校办学条件全面紧张,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相当发展之后,提高质量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

  “‘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决策和部署,科学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符合人民的愿望。

  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一次具体行动。2007年年初,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施“质量工程”是把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的重大举措。实施“质量工程”,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促发展,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当作核心;教学改革是核心的理念,又激励和推动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曾经把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投入不足”,即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归纳为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教学模式单一、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薄弱,并且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应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均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现在高教质量大提高应该有大举措,即更加强有力的措施。

  瞄准高教质量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发力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质量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建设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建设,通过对高等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基础数据的分析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研究,形成各专业人才供需情况的报告,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培养急需人才,为高校科学设置专业和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启动了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建设了1818个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启动了高等学校专业规范与专业认证项目,通过建立具有指导性的专业规范和认证办法,特别是加快工程、医学教育等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医学人才,尽快改变我国培养的工程师、医师得不到国际认可的状况。

  ---累计建设了246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建设工作,带动形成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全国共享。

  ---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建立了4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

  ---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建设了36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实验队伍素质,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广大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提供范例。

  ---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批准120所高校立项实施6135个项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遴选建设了4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评选表彰了4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重点规划、建设11000多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促进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建设工作。

  ---启动了大学生竞赛活动资助项目,吸引大学生参与各类与教学联系紧密的竞赛活动,推动高等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发展平台。

  ---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遴选建设了2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努力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近1000所高校、1000万大学生已经使用研发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以听说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模式正逐步得到广泛认可。

  ---实施西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资助560名受援高校教师和120名教学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和学习锻炼,完成对口支援受援高校的90个数字化教室建设,促进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此外,万种高质量教材建设、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等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在不断致力于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具体展开的。而以2007年“质量工程”为分水岭,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关注质量到突出质量的质的飞跃。在“质量工程”带动下,各省市、各高校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试点,逐步构建并形成了一种包括国家、省、学校三个层面在内的三级“质量工程”。

  通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质量氛围,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高校质量文化的有效形成。

  “质量工程”在高教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质量工程”的建设成效已经得到初步的显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质量工程”针对部分高校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工作、弱化本科教育的倾向,旗帜鲜明地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本科教学是关键”,强化了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这个理念,突出了本科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有力地引导和促使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本科教育,切实把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

  二是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质量工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以及质量监控等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诸多关键环节,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等学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抓住教学工作的重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引导了办学定位的思考。一方面,“质量工程”的启动实施,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思考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异同,促使我们对本科院校中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型大学的分层分类思考。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质量工程”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一个信号,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校坚定信念,发挥各自优势,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四是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质量工程”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着力建设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国家精品课程集成、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公共系统建设项目,这有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在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五是带动了各地的改革试点。“质量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如召开教育思想研讨会、本科教学工作会、“质量工程”

  项目实施工作会等,学习贯彻落实“质量工程”,并就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部分地区还设立了专项资金,实施了本地区的“质量工程”。各高等学校积极组织学习,深刻领会“质量工程”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学校实际和“质量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说,一种包括国家、省、学校三个层面在内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正在逐步地构建和形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国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乘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东风,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