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云南省政协组织的民生论坛上,民盟云南省委大理州委专职付主委周国珍提出,我国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更多心理疏导和教育。
周国珍介绍,民盟大理州委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内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和走访后发现,这些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虽然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关爱和管教,极易形成性格缺陷、心理封闭和价值观扭曲。
周国珍说,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交流,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情感变化往往又缺乏关注,孩子易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和孤僻自卑等心理病症。同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不好、管不了,外出父母管不到,放纵溺爱型家庭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的比例要更高。有些孩子的生活几乎处于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和逆反心理重等极端性格。
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咨询师杨娟指出,儿童在成长期间可塑性极强,在缺乏监管和关怀的情况下更易受到周围不良习气影响。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进入初、高中后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就容易加深和激化,甚至引发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心理教师,社会关心留守儿童也往往局限于物质帮助,基本没有从精神层面来关注这些孩子。”周国珍提出,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应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环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