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专家:打孩子有五大危害 父母应该学会反省

--------------------------------------------------------------------------------
点击次数:3755  发布时间:2008-11-7 10:55:22

    在我国,家长打骂孩子,虽然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良教育方式,但打骂孩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些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对此,有关专家忠告说,打孩子有五大危害,父母应该学会反省。  

  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孩子有错时,打他也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明确表示“很不同意”的只有27.2%。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60.1%的孩子曾经在家里挨过打。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指出,凡是打孩子的家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认为打孩子是出于对他们的爱。事实上,父母们“打孩子有理”的错误认识都是站在家长立场上的所思、所想,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受到打骂后会产生怎样的心灵创伤和情感扭曲。  

  关颖说,打,对顽皮的孩子似乎有一定的作用,但孩子受到的心灵创伤难以弥补,造成其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打孩子有五大危害: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有的孩子慑于家长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索性“好汉不吃眼前亏”,养成了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的不良习惯;有的孩子产生绝望心理,对家长嫉恨报复;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父母打孩子,很容易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关颖表示,未成年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同时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当他们“不听话”时,家长最好先考问自己让孩子“听”的“话”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如果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地引导、娓娓道来地教诲,加上对行为的强化训练,就一定能使孩子于点滴之中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身的习惯。孩子获得的不是皮肉之苦带来的消极被动的警醒,而是深嵌于心灵深处的做人感悟。

 


—— 信息源自: 新华社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