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农民更需要职业教育

--------------------------------------------------------------------------------
点击次数:3157  发布时间:2008-11-6 11:07:1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有所改善。现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要使农民具有不断增收的能力,前提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农村职业教育这块主阵地。目前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下,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不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更能充分发挥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出适应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

    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重要标志,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农民素质提升需要教育,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高产环保农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农业的发展过程是由单一的高产型农业向多元化的高产、高效、高质型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素质的体力型农业向高素质的智力型农业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由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向现代的高科技知识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更多的农业生产技能。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切实抓好农村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与发展优势。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据统计,在我国农村现有1.5亿富余劳动力,此外,每年还要新增600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专业技能,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只能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只好呆在农村,靠天吃饭。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培训。

    今天,国家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在输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短期技能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在一些地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们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推进农民素质培训的“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尽可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二、三产业和城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早几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中,有一大批带着外出务工所得的资金、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回乡创办企业,带活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各级领导、办学单位和农民的思想观念里存在错误的认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不力,接受职业教育不主动,已成为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各级领导,特别是大多数县、乡领导,对农村职业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致使国家规定的许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大多数农民是现实的,他们耕作的方式,主要靠人力、天力、蓄力,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代又一代传送,使他们认识不到农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农民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做官、跳龙门、有出息,走普高上大学在城市就业的老路子,想办法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升学无望的孩子,则让他们外出打工挣钱,不愿让他们参加职业教育学习。对于经费不足的办学单位来说,他们把举办学校职业教育当作创收和有效途径,既可弥补经费不足,又可为职工谋取福利,乱办班、乱收费,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教育结构也不是很合理。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中,由于地域、财政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农职院校只有教学机构,缺乏实践场地和实践设计,而农村的技术推广部门有培训教师和实践场地,但大多数县、乡没有培训机构;科协、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开办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都有自己的体系网络,但没有自己的教学机构,也没有实践场地和师资,呈现出资源分散的特点。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初、中、高三级职教很难真正衔接,特别是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尚未真正结合;农科教统筹机构形同虚设,甚至无人过问。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缺乏统一协调的运作机制作为保障,各自为政,优势不能互补,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整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种现象再农村尤其突出。社会普遍的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状况下,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从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为根本目的,转变以为农村学生的升学、就业提供帮助为导向,逐渐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农职院校压缩甚至放弃农类专业,转而以财经、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为主,专业设置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文化课和理论课成为教学重点,技能培训退居次要地位,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重文化基础,轻职业技能的现象。这背离了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难以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目标。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当作政府的重要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依法治教,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实行分级办学,从根本上改变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政策,改变输血投入为造血投入,打破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怪圈,“治贫先治愚”,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发行教育债券、彩票等,开辟多元筹资渠道。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农”的战略观念,切实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把“科教兴农”的基础工作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协调,统筹安排,齐抓共管。

    面对大量急需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师资和农村中学校舍都有潜力可挖,有的现在就可以利用,有的对教师稍加培训,即可适应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要求,设备也不需要大量购置,在较短时间内便可投入使用。还有一些地方可以通过调整合并,腾出部分学校专门用做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场所。另外,随着各地中小学撤并,原有的校舍也可以作为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基地。要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扩大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方式和覆盖面。这将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始终以围绕服务“三农”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始终把农类专业作为稳定的长线专业来办,围绕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准确、合理地设置专业,尝试以专业学科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同时,坚持技能培训为突破口,突出农村职校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生产示范、社会服务的多功能作用的优势,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使农村职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乡镇企业劳动者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服务组织,成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心。
 


—— 信息源自:资源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