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盛中国:不教学生的音乐教育家(图)

--------------------------------------------------------------------------------
点击次数:5117  发布时间:2008-10-31 10:53:49

  

 

   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生活伴侣,盛中国和夫人濑田裕子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默契。

 

  如果你坐过国航客机,用过客机上的洗手池,却忘记把它打扫干净,也许会有一名卷曲头发的男士帮你擦拭干净。他觉得国航的飞机是中国的门面,不希望因为细节影响中国的形象。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洗发水和沐浴液,你一定要记得曾经有位卷曲头发的男士,曾经为了免除它们的消费税向国家税务总局建议:洗澡同吃饭一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不该为此缴纳消费税。他成功了,于是我们大家节省了在洗浴用品方面的消费。

  如果你是音乐爱好者,那么我建议你去听这位卷曲头发男士的音乐独奏会,因为,除了欣赏到美妙的小提琴演奏之外,您还很有可能赞助了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因为他经常义演,还与妻子共同建立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基金,把演出收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也许你听过他的讲座,他会告诉你:“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在学术上要有所建树,在生活中要做个兴趣广泛和幽默的人,这样的人富有魅力,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这名男士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41年,60多年过去了,他奔走于世界各地演出,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而他放弃了拥有美国绿卡和日本国籍的机会,因为他终生捍卫的,是当初父亲给他的这个响亮的名字——盛中国!

  采访是在盛中国位于北京北边的住所中进行的。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木雕马、沈宗骞的《名山读书图》、大提琴造型却油着中国传统黑红二色漆的椅子、妻子濑田裕子的油画肖像、一张有着200年历史的意大利茶几上隐隐飘着咖啡香……房间里满满当当但井井有条,看居室就知道房间的主人从小受到中国和欧洲两种古典文化的教育,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不教学生的音乐教育家

  盛中国三岁时从母亲手中接过了一把小提琴玩具,从那时起,就开始了与小提琴为伴的生涯。五岁学习小提琴,七岁登台演出,九岁生日那天,他受武汉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录制了一个小时的独奏曲目——从贝多芬到莫扎特……从此他迷上了演出,并被人称作天才琴童。

  年少的成功,来自于父亲几近苛刻的要求。

  父亲盛雪是我国第一代接触西方古典音乐的人,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盛中国五岁向父亲行过拜师礼后,盛雪变父为师,开始教儿子练习小提琴。此外,父母还要求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六七岁的盛中国就已经将《古文观止》背得烂熟于心。同时,他的生活也被进行了“军事化”管理,每天几点跑步、几点做操、几点练琴、几点休息,都由父母做了详尽安排并严格实施。

  父亲的严厉成就了盛中国。而后的岁月中,他成为了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新华社、《人民日报》把他定义为“新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领路人”,他的名字已被美国、英国列入《世界名人录》……

  1979年,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神童”的梅纽因访华。在北京红塔礼堂中,他与盛中国合奏了一首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这是父亲当年给小盛中国放梅纽因的小提琴唱片时无法想到的。如今,他已经被国外权威人士誉为“杰出的音乐演奏大师”、“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国的梅纽因”。

  相比父亲盛雪,盛中国觉得自己作为父亲没那么优秀。他的女儿没有继续小提琴事业,而是改行学起了美术。“女儿小时候,我也教过她拉琴,可我是急性子,总是觉得她学得太慢,加上我也不怎么严厉,女儿不听我的。”谈起对女儿的教育,盛中国笑着摇摇头。不过女儿另辟蹊径,在法国学习绘画,她的作品被上海博物馆收藏,不同的艺术领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盛中国奔波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每年70场到80场的演出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在他看来,舞台是一个演奏家的全部。他没有时间教许多学生,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中国的小提琴教育。在他看来,练习任何一种乐器,热爱是第一位的,现在许多家长把考级看得太重,以功利心对待音乐,效果不会很好。学习乐器是件好事,但处理不当就成了孩子的负担。他经常在与学生家长座谈时建议,在孩子学习小提琴演奏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邀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给孩子换上盛装,开一个家庭演奏会,这样既可以增长孩子学琴的信心和表演能力,还可以促使他们爱上小提琴。

  湖北省襄樊学院是一所地方大学,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都不能算高校中的佼佼者。一次偶然的机会,盛中国到襄樊演出,当他得知襄樊学院近三万名在校生中贫困生比重很大,便在这里成立了盛中国基金会,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他还答应了学校成立“盛中国音乐学院”的邀请。他希望在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古韵的城市中,营造出高雅艺术的氛围,让这座古城因为音乐再次辉煌。

  用音乐搭建友谊的桥

  盛中国,强盛中国,父亲赋予儿子的名字成了儿子一生的使命。1994年,盛中国与被人们誉为“会用钢琴唱歌”的日本女钢琴演奏家濑田裕子结为夫妻。婚后,盛中国向民政部门询问:“我的太太是日本人,她需不需要履行特别的公民义务?”他的问题让听者摸不着头脑,在当时大部分涉外婚姻中,国人都将国籍转到了外国,所以盛中国的问题无章可循。“我和濑田裕子在婚前达成共识:她不劝说我加入日本国籍,同样,我也不要求她加入中国国籍,我们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相互尊重对方的国家,尊重历史。”

  虽然盛中国夫妇一生都与西洋乐器为伴,但在他们的联袂演出中经常出现改编过的中国民族乐曲,其中包括古曲改编的《渔歌唱晚》、新疆民乐改编的《新疆之春》……当然,还有那曲经久不衰的小提琴独奏《梁祝》和钢琴曲《黄河》。

  在中国,盛中国的演出中总会有几曲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曲小品;而在国外的演出,盛中国也会选择一组中国乐曲。盛中国夫妇在日本的乐迷会的名称翻译过来叫做——“通过音乐在中日之间搭建友好的桥”。“桥”恰如其分地形容了盛中国在中西两种音乐中的作用。

  作为享誉全球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不仅在世界各地舞台上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也在传播着中国人良好的风度。

  在悉尼,盛中国巡演期间,突然听到一阵阵不成曲调的小提琴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名盲人在拉着小提琴乞讨,地上的小提琴盒中零散地放着几个硬币。盛中国走过去拿起盲人的小提琴,开始了演奏,婉转的乐声低声诉说着凄美的故事,娴熟的演奏技巧演绎着来自遥远国度的情感。很快,广场上的路人聚集到了盛中国周围,而盛中国继续着他的演出。半个小时后,小提琴盒里的硬币堆成了小山,盛中国把手中的琴又塞回了盲人手中。面对一群表情惊愕的外国人,他留下了“China”作为解释,悄然离开。

  在澳大利亚的又一场演出结束,盛中国奔赴另一座城市。演出前,该城市为其准备了一次盛大的自助宴会。在隆重的致辞仪式之后,所有来宾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次宴会的主角身上,并请他第一个用餐。盛中国拿了一个大大的盘子,各种各样的食物把盘子堆得满满的。从眼角的余光里,盛中国感觉到了周围宾客诧异的神情。他没作解释,而是端着盘子径直走到坐在墙角的司机面前,对他说:“根据中国的习惯,巡演过程中一定要把最好的条件提供给司机,因为只有司机的状态好,才能保证演出安全进行。这第一份餐应该由你享用,谢谢你将我安全准时地送到这里。”话音落地,周围的目光又如他每一次站在舞台上一样,跟随他,欣赏他……

  艺术地安排生活

  永远是熨烫妥帖、线条简洁的礼服,永远是一丝不苟的卷发,看上去永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舞台下的盛中国享受生活,也懂得经营生活。

  “文革”期间,盛中国被打为反革命,他笼罩在小提琴光环下的生活被迫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插秧、挑大粪、起猪圈……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体力劳动让许多人回到住所就倒头大睡,只有盛中国用毛巾擦个澡,趁着月光,拿着心爱的小提琴跑到田地里拉奏。在琴声中,他找回了自我;在琴声中,他宣泄心中的痛苦;在琴声中,他重新燃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逆境最能锻炼一个人!在五七干校的时候,许多人因为遭受到不公正待遇垂头丧气,而我,把劳动服披在西服外,把裤子扎到靴子里,看上去依然干净挺括、精神抖擞。有的人说我讲究吃穿,其实我是在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安排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艺术家是传递艺术的使者,这种传递不仅仅是在舞台上,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盛中国的至理名言是:怀着不同的心情对待生活,就像从不同的窗户里去看世界一样,每天都有不同,每天都有阳光。

  盛中国艺术安排生活的“理论”甚至用到了父亲的葬礼中。1984年,在父亲的带领下,盛中国家中老少三代12人一同举办了家庭小提琴音乐会,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对父亲音乐事业的最好总结。转年,父亲因病逝世,作为长子,盛中国为父亲安排了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父亲和他心爱的小提琴并排躺在花丛中,身上盖着一块写有五线谱的白缎,这段五线谱是父亲创作的《思想曲》的主题,表达着他对祖国、对家乡、对妻儿的思念;父亲的学生站成一排,演奏这支乐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替代了哀乐环绕于灵堂中,每个送别的人脸上写满了追思和崇敬。

  夫人濑田裕子曾是盛中国小提琴独奏会的钢琴伴奏,相似的家庭背景,类似的价值观和职业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从1994年结婚到今天,他们每个眼神的交流里,写满了甜蜜和默契,初识的人一定猜不到他们是“老夫老妻”。生活中,裕子学会了盛中国保持新鲜感的秘诀:“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我们找到了每天都在变化的感觉:草每天都会长高一些,云朵每天有不同的形状……有一颗‘新鲜的’心,日子不会乏味。”盛中国维系爱情的办法是把对方当作战友和情人。两个人为同一目的一起奋斗会让彼此深度理解,而“情人”的角色又能燃起生活、工作的激情。

  盛中国的名片上还有一个头衔:“中国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没法想象,盛中国的双手不仅能让小提琴奏出绕梁三日的乐声,还能拿起炒菜锅,做出美味的菜肴。“我热爱生活,只要用心,平淡的生活就能变得有滋有味。我喜欢吃,于是我学习烹饪,结果我又找到了除了拉小提琴以外的一项特长。”

  “我的心壁很薄”

  “我的心壁很薄,”盛中国对自己的性格下了这样的结论,“我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聪明而不世故的人最可爱,特别是艺术家,但这样的人大多数不成熟。人一旦成熟了,心膜就厚了,就不透明了,能打动和感染你的事物就少了。我认为,音乐家一定要经常被打动,这样,在面对不同的听众时,才能将相同的乐曲演奏得入木三分。尽管我的一生中吃了许多不成熟、不世故的亏,但我不悔!我的艺术成就也取决于它。”

  “执著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及时反省、调整自己也非常重要,这是我的优点!”盛中国脸上流露出了在舞台上的光芒。从小在鲜花、掌声中长大的他,学会了“收场”,学会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让他很“得意”。在一次演出中,因为主办方的工作失误,已经登上舞台的盛中国夫妇无法正常演出,盛中国发了很大的脾气。演出过后的晚餐会上,盛中国端起酒杯走到了主办方工作人员面前致歉:“我发脾气是对事不对人,别往心里去。”这样的处事态度,让盛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

  “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耻辱,他应该将剩余的财富分给需要帮助的人。”盛中国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他天天拎着一把价值过千万的1754年的意大利名琴奔走各地演出,可演出中有众多场次是分文不取的义演;他喜爱收藏,一掷千金,但对于贫困学生也决不吝啬。他在南昌大学见到一个身患心脏病的女孩,家境贫困,在食堂常常只用菜汤泡米饭吃,盛中国当即决定每个月寄给女孩500元生活费,并且包下她的全部学费。“慈善不是作秀,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盛中国在慈善事业中到底花了多少钱,可能永远是个谜,他从未对人讲起,自己也没有统计过。记者多方打听,只知道,他在以他们夫妇命名的资助贫困大学生基金一掷千万,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又捐款四百多万元……

  完稿之际,记者心中颇多感慨。让人肃然起敬的,绝不只是盛中国的小提琴。(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