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及教改积极分子颁奖大会上获悉,今后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一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对课时、作业量、考试次数等加强监测;一方面提高教育质量,打破现行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课改鼓励“百家争鸣”
目前,本市小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初中课程改革已完成一个周期(3年)的实验,高中课程改革也已进入第3年。此次,市教委对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精选出的61项教学成果和279名市级教改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并加以推广,鼓励“百家争鸣”,以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各学校要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课程难度;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涉及学生课业负担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作业量和考试次数等加强监测和督察。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扩大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从源头上淡化择校与竞争。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等措施,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要坚决杜绝教育中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决制止修建脱离当地实际的所谓窗口学校。
教师职务终身制将打破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市教委负责人指出,当前要清醒地看到本市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十分关键、十分艰巨的任务。今后将加强师德建设,打破现行的教师身份及职务终身制,改革和规范教师选拔、评聘、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同时要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工作氛围,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制度和经费上进一步保证广大教师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