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加速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
点击次数:3203  发布时间:2008-10-29 11:40:46

 

   《孙子兵法》中“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讲的是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现代战争形态,预示着我军后勤保障体系必然进行一次发展转型的脱胎换骨;时代飞速发展,昭示着我军后勤各个领域必将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故鼎新。 

    改革,后勤建设发展的加速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军后勤保障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军事斗争准备要求,在探索中不断开创后勤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看,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从西北边陲到南海之滨,军用物资网上采购,地方饮食公司取代非作战部队自办食堂,公交车开进军营大院……一项项创新带来的新景观,折射出我军后勤发展战略的历史性变革。 

    听,从万里长空到浩瀚大洋,从密林绿地到茫茫戈壁,处处响起推进后勤建设历史性变革的铿锵足音,新型加油机为战机翱翔输入“血液”,补给船为战舰远航提供保障,战场抢修车为“铁甲”驰骋保驾护航……一组组壮观的演练画面,反映出我军野战化后勤装备正成系统形成保障力。 

    抚今追昔,我们欣喜地看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正稳步推进,后勤保障面貌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军后勤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军联勤,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 

    2008年9月下旬,济南战区“联合―2008”实兵对抗演习紧张进行。 

    某港口,野战油料补给站正在快速铺设油管;某机场,野战油库正为战机加注油料;某登陆艇上,维修分队正紧急抢修受损装备……演习中,陆海空三军采取定点立体保障、跟进伴随保障、支援协同保障等多种保障方式,实现了作战区域内横向“联”军种、纵向“联”地方的联合保障目标。 

    这是济南战区实施大联勤改革以来呈现的喜人一幕。2007年4月1日,大联勤体制在济南战区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军后勤保障一体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联勤保障,是我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世纪梦想”。传统的三军后勤保障自建、自管、自用模式,不但平时保障效益低,造成重复建设,而且很难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要求。 

    经过多年调查论证,2000年我军建立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一举打破了以往三军门户独立、互不往来的局面,使我军后勤保障体制初步适应联合作战需要。200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济南战区实施大联勤改革试点,深化以“联勤机构三军合编、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保障活动统一组织、后勤管理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大联勤改革。 

    春华秋实。从自成体系到三军联勤,从“通专”保障“两个渠道”到大联勤后“一条线”运行,大联勤改革将诸军兵种后勤保障力量综合集成、集约使用,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益,建立和完善了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以往,三军部队野外驻训、演习,几乎都要千里迢迢自带粮秣、油料。如今,一体化保障模式使部队告别“坛坛罐罐”,集中力量抓战斗力建设,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质量的现代化后勤保障之路。 

    2005年盛夏,“和平使命”中俄联合演习在胶东进行,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海军陆战旅一登陆山东半岛,济南军区军需系统就为他们安排好了充足的给养;空军空降兵一落地,油料部门就快速把输油管铺设至营地;隆隆炮声中,联勤系统野战救护所、海上医疗队、空中直升机医疗救护组构成立体救护网,凸现了联勤保障的高效快捷。

    寓军于民,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 

    一道由总部下达的紧急采购命令,通过网络迅速传遍东北三省20多个地方采购部门,仅10多个小时,一支支满载物资的车队便从四面八方奔赴驻辽东某师集结地……2005年9月,总后东北军用物资采购局开展应急采购保障模拟演练,积极探索从政府、企业直通部队的军民一体化应急采购保障新路。 

    此后不久,演练的成果反映到我军保障体制变革的战略思路中:经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批准,《“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下发实施。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保障体制,使座座军营形成了一个个“小社会”。一位从事后勤管理多年的领导感叹:从吃喝拉撒到生老病死,“当家人”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办后勤了。惟有改革才有出路! 

    改革,从顶层设计开始。胡锦涛主席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强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意识,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这为我军深化社会化保障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0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这项利国利民利军的重大改革。 

    2004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总后勤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军队人员住房供应社会化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快了实现军队住房保障货币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步伐。 

    2007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试点工作在江苏、湖北、陕西同步展开…… 

    展望今日军营,5200多个营区实行供水、供电、供热等社会化保障,160多个单位停开通勤班车,96%的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一个既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显现雏形。

 


—— 信息源自:《解放军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