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补充农村教师 “造血”农村教育

--------------------------------------------------------------------------------
点击次数:3855  发布时间:2008-10-27 13:03:10

    大学毕业后,他们没有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而是走进贫穷的乡镇,拿着微薄的工资,当起了“孩子王”。他们的到来,点燃了乡村孩子的希望,也让他们自己收获了一段不寻常的青春岁月。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去农村当老师,已成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成效明显,全国多个省市通过特聘、支教、送教等形式,使农村教师的培养补充机制实现了新的突破。
    “资教生”五成扎根农村
    若干年来,我们不断看到边远农村教师向城镇和发达地区流动,“孔雀东南飞”的趋势似乎无法逆转。但在湖北、甘肃、宁夏等地,农村教师这个“艰辛”的岗位却每年吸引着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
    “教育是开发生命的事业,我用音乐启发孩子的心灵,我相信音乐能托起我和孩子的美好未来。”在湖北省宣恩县万寨民族中学支教的万洋这样总结自己一年多的经历。万洋是宣恩人,为了支援家乡建设,从湖北民族学院毕业后又回到家乡支教。在宣恩万寨民族中学,她承担了全校15个班的音乐教学任务。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有数千名像万洋这样的“资教生”。2004年夏天,306名年轻人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走出,聚集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大旗下,分赴湖北省的29个贫困县市的120个乡镇学校,开始了三年的支教生活。
    四年过去了,首届306名“资教生”,有189人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第二届1029名“资教生”中,有501名选择继续留在基层。两届服务期满的“资教生”“留下来”的占了51.7%。
    从2004年到2007年,湖北省共选派6107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全省78个县市的1200多个乡镇学校任教,“资教生”在农村乡镇学校的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今年,则有2600余名“资教生”奔赴湖北省的70个县市,继续为该省农村教育“造血”。
    据了解,像甘肃等西部一些农村中小学多的省区,每年也有很多类似湖北“资教生”的高校毕业生去农村支教。
    特岗教师成为新鲜血液
    记者从教育部师范司获悉,目前国家推出的一系列补充农村教师的新举措,已经在各地显现成效。教育部推出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及“特设岗位计划”等,为农村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招聘6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00多个县的数千所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自2004年始,共招收了4137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覆盖了22个省份300多个贫困县的农村学校。
    除了通过创新补充机制“造血”,各地还加大了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人事制度改革。湖南在农村义务教育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上动起了脑筋,近两年筹集近千万元资金,为农村每所乡镇初中、中心完小培训英语、计算机专任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已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培训网络。广西积极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清退不合格教师,代课人员由1997年的15.3万人减少到2.7万人。山西省加大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分流教职工近2万人。
    此外,输送高学历优秀人才、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师工作、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新举措,也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的矛盾。

    农村教育软件亟待加强
    虽然教育部及各省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农村教师短缺的矛盾,但是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缺编教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信息技术和英语等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农村,“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结构不均衡问题突出,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据记者了解,针对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民进中央专门提出了建议,希望政府部门创新一些吸引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激励机制。比如设立“贫困地区教师基金”,直接用于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补助,或定期表彰和奖励长期工作于农村地区的优秀教师。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按照各地不同经济水平划分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区教师特殊津贴越高,建议指出,这个额度不应该是点缀性、象征性的,而是要使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于或者高于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
    在近日刊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记者发现,“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也亲眼目睹了农村教育的飞速发展,“农村孩子上学问题、教师工资问题、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等问题都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公用经费和生均经费在财政上和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下来,可以说,长久以来困扰很多人的教育问题有了重大进展。”盛连喜书记表示,随着政府加大投入,师资素质、师资整体结构这些教育的软件问题肯定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 信息源自:现代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