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科技发展30年为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
点击次数:17760  发布时间:2008-10-24 13:16:11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遨游太空68小时27分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神舟巡天、嫦娥奔月,30年前,这还只是中国航天人的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没有30年改革
开放增长的综合国力,没有这个大背景下积蓄的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就没有中国载人航天的今天。”“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答案更加简洁:“是改革开放托起了神舟,是千千万万人把我送上了太空。”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科技事业成就的代表。改革开放30年来,各类科技成果如恒河沙数,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支撑作用。

从1978年到2008 年,回首30年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之路,那些历史时刻让我们心潮澎湃

“30年前那个春天,我的老师以严谨的态度,激动的泪水,开始了他12年来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讲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段恩奎激动地回忆说。在那个春天里,许多和段恩奎一样的青年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走上了科学之路,成为今天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中坚力量。

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从共和国的心脏萌芽,神州大地从此生机勃发。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澄清了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明确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定位;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厘清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确立了科技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影响深远。

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确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在科技界引入了竞争机制,促成了科研院所的改制和研究型企业的出现。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颁布,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进入新世纪,自主创新成为时代最强劲的音符。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抉择。

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2006年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这一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出台,指明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

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党中央都作出英明的战略决策,这引领着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

有人说,“变”是30年科技发展的主题词,成果日新月异,体制逐渐理顺,国际交
流愈加频繁

2008年4月,世界物理学界被来自中国的成果震动了。中国科学院的几个研究小组分别制备出了铁基超导材料,中国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一种超导全新的磁结构——自旋密度波的存在。《科学》杂志就此评论说,“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

从跟踪模仿到站在世界前沿,30年来,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中国的科技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界变了:纳米、超导、古生物……一项项自主创新成果让中国科学家站到了世界前沿。

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带领他的团队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两项世界纪录,制备出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物理》的审稿人评价说,这是“光学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先进的实验工作”。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界变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成立、863计划、973计划……一项项战略部署打破了部门间、学科间的界限,科技体制越来越顺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介绍说,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面引入和实施了先进的科研经费资助模式和管理模式,保障了我国基础科学的良性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科学人才。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各类项目14700余项,资助经费约50亿元。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界变了: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办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引进来、走出去,世界成了我们的舞台。

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科研工作者”,可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还受邀成为一些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与其中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

中国科技界变了,中国科学家更加自信,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更强,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更辉煌!

也有人说,中国科技界“没变”。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
神,中国科技界始终坚守着爱国奉献、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核

神舟七号飞船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今年只有42岁,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工作手册,详细记录了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每做完一件事,他就在手册上划一个圈。他把这称作航天人的“归零”,他说,“天下之事,必做于细;航天之事,必做于精。”

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团队也是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废寝忘食是他们工作的常态,有些人累得睡倒在办公桌上,手里还握着鼠标。就是这样一支带着“中国芯”走向世界的团队,每次成功的庆祝方式却是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旗。“为国争光”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动力,他们甚至把这精神支柱传递给亲人,“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的女儿曾天真地对他说:“爸爸,要是你CPU做不过美国,我长大后接着做。”

现在的中国科技界,唱主角的就是这样一些年轻人。中国科协对我国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如今,科技人才断层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分布,数量随年龄上升而梯次减少,40岁以下的人群达到2647万,约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65.7%。

他们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用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着。

看到这些年轻人,大家都说:中国科技界没变!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科技界的任务更加艰巨: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历史在我们脚下铺陈,中国科技工作者整装待发,去迎接那更加硕果累累的明天!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