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人口占了很大部分,由于经济的不发达,造成了农村人口争先外出打工。这些人为巴中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些流动学生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经商,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再加上他们的父母经济水平都不高,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部分家长虽然非常关心孩子,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部分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心里到底想什么漠不关心。这就造成了孩子缺少监督和心理辅导等。学生存在心理隐患,教师就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而加强流动人口学生的心理辅导,有利于他们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流动人口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真正而又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学生的素质。
而对流动人口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是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教育。据我观察,这些流动人口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读书不专心、甚至厌恶学习,害羞、自卑、与人不能相处、有时还说谎。针对这些情况,要教育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提高。还要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预习、复习的方法等,这样他们逐步形成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是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辅导。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对流动人口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还要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辅导,指导学生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教育他们要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建立正常的同学关系,要敢于表达自己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在对流动人口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因为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想法。教师始终要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外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训斥外来学生,不能羞辱、挖苦、讽刺他们,不能用粗暴的强制性的手段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不论外来学生在谈话中反映出怎样的消极、不正常、不好听的话,教师都要尊重他、接纳他,认真倾听他的诉说,设想他的内心感受,要蹲下身来看学生。
对流动人口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流动人口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愉快的学习生活,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