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复旦大学研招办主任谈2009年研招政策

--------------------------------------------------------------------------------
点击次数:9394  发布时间:2008-10-17 11:28:27

 

  ·观看视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人民网教育频道举办的研招办主任最新政策解读会。10月10日一年一度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半年的准备阶段,截至本月31号,全国所有参加2009年1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都要进行最终的网上报名确认,准确填写所要报考的院校信息,每年都有大量考生集中报考固定的十几所热门院校,我们的访谈就是热门报考院校信息的深度解析。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来自复旦大学研招办吴宏翔主任和计算机学院刘钢老师做客人民网,首先请两位老师和广大网友打个招呼。

  吴宏翔:各位同学、各位网友大家好。

  刘钢:各位同学,大家好。

  主持人:院系设置、师资力量方面,复旦大学有着鲜明的特色。考研同子更为关心的是硕士点和学科相关介绍,有请二位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复旦大学的一些基本情况。

  吴宏翔:复旦大学1905年建校,是当时中国民间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经过几代复旦人不懈的努力,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经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如今复旦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文、理、医、工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我们今天也带来一个宣传片,如果有机会的话,给同学们再看一看。

  ·观看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视频简介

  主持人:又到了紧张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阶段,现阶段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招生计划是否有变化,能否请吴主任简单介绍一下今年复旦大学的招生计划是什么样的情况,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变化?

  吴宏翔:我们学校招生政策保持相对稳定性,今年的招生计划和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基本上硕士稳定在2600名左右,博士稳定在1100名左右,我们的招生计划里还要分统招生和推免生,我们的推免生现在招生初步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这个推免生的情况今年比较好,总体来说,去年我们最后招了863名,今年我们计划可能会略有增加,可能会达到900名左右。但是,这个变化其实从总体上来讲,变化并不大。

  主持人:众所周知,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很强的优势。下面,想请刘老师具体介绍一下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基本情况与硕士生招生计划。

  刘钢:同学们,复旦的计算机学院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年轻学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计算机专业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了这么一个专业,通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是国家重点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年5月份,为了使我们计算机学科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复旦大学领导的决策下,我们在原来计算机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加强这个学科的发展。所以我说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年轻学院。

  目前我们学院的教师有115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有59人,而且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次我们招生,硕士招80个,博士研究生32个,当然这个数字还包括今年在内。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老师的解答。吴主任,从历年研究生报考情况来看,复旦大学哪些专业最受考生欢迎,考录比例大概是多少?

  吴宏翔:我们的学科一直是向数理化生医包括文史哲都是我们传统的优势学科。从考录比来看,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像经济、管理、法学这些门类,以及像临床医学,包括计算机、新闻这样的一些学科相对比较集中。从前面几个门类来看,考录比都在5:1以上。每个学科里面的专业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像我们经济里面,像金融、投资学这样的专业,它的考录比会达到12:1以上。特别是像金融,更热。像新闻学科里面,有些专业,比如说,媒介管理、广告学这样的专业,也是比较热。像广告学,我们看了一下,2008年的考录比达到了28:1,在一些基础学科里面,考录比相对低一点。比如像理学、工学、哲学这样的学科,考录比大概在3:1左右。

  总体来说,我们的报考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高校里面的同行就跟我开玩笑,他说,你们考录比这么高的话,还要宣传吗?其实,我是这么看的,考录比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在一个信息特别发达的社会里,在信息化社会里面,其实我们会感到常常也存在着一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问题。

  另外,从我们的国家,从国际的情况,特别是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招生总体来说也会面临一个生源短缺的问题。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认为,从我们招生情况来看,我们最关键的还是要如何招收到最好的学生。这是我们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主持人:复旦大学初试、复试的比重和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吴宏翔:复试比重是这样的,我们从复录比来看,我们分两个方面。从复录比来看,一般掌握在1.2—1.5:1,为什么掌握在这样一个范围里,这里涉及到几个问题,一个是从学校来讲,我们当然是希望复录比高一点,比如三个学生里面选择一个学生,比两个里面选择一个学生效果要好一点。但是这里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果学生的复录比设得很高,高校之间复试的时间其实比较接近,如果复录比比较高,淘汰的学生相对也会比较高,这样被淘汰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其实他就比较困难,因为时间上可能各个高校都比较接近。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权重问题,就是复试成绩所占的权重。一般从各个院系的情况来看,大概的权重分布在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重的30%到50%。有的院系会低一点,但多数院系会掌握在50%,这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多少比例、多少复试成绩的比重比较合理,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教育部也有要求,对复试的比重,教育部认为不宜超过50%。所以,我们对这个比重会有一个安排,就是30%到50%的幅度。

  主持人:刘老师有没有什么补充?

  刘钢:我做一个小的补充,主要是我们学院的一个特点,因为大家知道,今年计算机类的考试有一个变化,就是初试的笔试,专业课全部是由国家统考的,复试的时候,虽然在分数的比重上复试和初试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具体考核时,作为我们学校、学院自己的一些个性化的要求,可能在复试的时候会有所体现。当然具体的考试范围和原来是一样的。
 主持人:近年来,国内一些著名的院校、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培养都有一些改革,请问二位老师,今年复旦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有没有新的改革措施?

  吴宏翔:在整个研究生教育里面,培养机制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家2005年开始酝酿这样一个改革,2006年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等三所院校进行试点,2007年增加了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14所高校进行试点,今年,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到55所院校。培养机制的改革,从设计来说,最初的目的或者它的核心内容是要构建一个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一个以科研项目经费为引导的导师支付制,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们学校在这个改革中也积极参与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工作。培养机制改革里面其实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新奖助体系的建设。

  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的奖助体系涉及到奖、助、补、贷,奖就是奖学金,助就是助学金,补就是困难补助,贷就是国家助学贷款。我们学校的奖学金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学院奖学金;还有一个是专项奖学金。学院奖学金,我们学校计划的方案是这样的:就是它要涵盖90%的博士生,其中一等奖大概是30%,二等奖是60%,所以整个博士生里覆盖面大概要达到90%。硕士生里面的覆盖面要达到70%,其中一等奖20%,二等奖占了50%。博士生如果获得一等奖的话,按照我们的计划,将能够获得每月1000块钱的资助强度。硕士生如果一等奖,将能拿到每月800块钱的资助强度。

  专项奖学金,我们学校每年30项左右的专项奖,覆盖学生大概500名左右,资助程度根据各个奖项的不同,在1000到10000元不等。三助岗位,我们学校对于博士生是实行了全覆盖(助人岗位),硕士生是其中一部分,博士生的三助将能够获得每个月500块钱的资助。硕士生能够获得每个月300块钱。所以这样加起来,总体来看,如果博士生,我们希望能够达到1500块钱一个月。

  从去年和今年的执行情况来看,我们去年政策覆盖的学生,博士、硕士加起来大概将近2500人,我们已经投入的资助经费是1100万左右。今年学生的覆盖面是2800左右,我们已经投入的经费大概在1200万。所以,从这一项来讲,平均来讲,大概每个月学生能够获得的从总的面来讲,大概是430到440块钱一个月,加上三助,如果每个同学获得了奖学金,或者做了助研岗位,能够基本解决他的生活问题。
  主持人:能不能请刘老师谈一谈计算机学院在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的情况。

  刘钢:从我们学院来讲,首先当然按照学校的整体部署开展工作的。刚才吴主任介绍的主要是在学校层面上给予学生通过“三助”(奖、勤、贷、助、补)等等各方面的解决学生的收入和相关的情况。从我们学院来讲,首先也就是培养机制改革,更加突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而且要不断地加强。通过导师的责和权的不断强化,这可能是我们理解在具体操作中重点突出的问题。第二个,在学校整个奖勤贷助的基础上,作为导师,一定程度上,他也是学生的老板,因此,他有很多科研经费,根据学生的科研情况,老师这边也会给予学生其他的一些补助等等。这是我们作为工科专业,或者应用学科专业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请问一下,今年复旦大学有哪些新增专业,这些新增专业的考研难度如何?

  吴宏翔:国家也要通过学术审核进行调整的。因为第11次学术审核国家还没有做,所以总体来讲,我们这个专业没有新的增加。但是从现在的招生来看,今年教育部增加了一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是一个专业学位,只有这个是新增加的。

  主持人:它的考研难度怎样?

  吴宏翔:新增专业的考研难度,因为是第一次增加,还没开始考,所以要看今年的考试情况。但是因为我们投放的计划不多,今年我们计划投放的是3个名额。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谈到了奖学金问题,下面一个问题我想知道,很多高校现在对少数民族考生或者是贫困考生都有一定的奖助学金制度和政策,请问复旦大学有没有针对这部分考生的类似政策?

  吴宏翔:民族考生从国家来讲,在录取的时候会适当的倾斜和照顾。但是,从奖助补贷,从奖学金体系来说,我们设置的主要是面向非定向的学生。但是,我们对民族学生也是有所倾斜的,比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里面,很多学生是定向的,特别是有的学生是在职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在奖助体系里还是给予了资助的范围。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从学校来讲,我们还是给予了各方面关注。

  主持人:众所周知,复旦大学学风是“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在研究省教育和培养方面做得非常好,想请二位老师介绍一下复旦大学是如何营造这种良好学风的?

  吴宏翔:我们学校在学风营造方面,主要还是依托了这样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我们也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刻苦学生。当然学生要安心学习,首先要能够做到他能够安心,所以我们奖助体系的设置方面,我们尽量给研究生创造这样一个条件。比如在住宿方面,这是我们比较优势的地方,我们的北区已经实现了博士生一人一间,硕士生两人一间的住宿条件的改善。这些是属于保证方面的。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学习引导问题,也就是导师问题,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在改进、提高、完善我们的导师队伍,所以,我们投入了很多,包括两院工程等等重点建设里面,我们有很多的经费会投入到师资队伍的引进、教学设备更新等等这些方面。这些方面是硬件或者是队伍的建设。

  同时我们学校也有一支很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各个方面,我们都是齐心协力地在操作,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方面进行努力。
  主持人:为师生营造这么一个非常良好的软硬环境的基础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措施来保障它的实行?

  吴宏翔:当然我们还有一个关于制度建设,这是很重要的。在制度建设方面,无论是招生制度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制度,比如培养制度等等,我们都不断地进行改进。主要是要加强这些制度的研究,使得它更适合我们的国情,也更适合复旦的培养目标。

  主持人:接下来请吴主任再介绍一下复旦大学推荐免试政策。

  吴宏翔:推荐免试招生是整个招生的很重要环节,从我们学校来讲,推免生的招生,总量的规模来说,基本上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今天,我们要来做这样一个宣传,前面讲了,最重要的我们想招到最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推免生这方面,做了一些政策上面的支持。前面讲了,包括像奖助体系这些方面,总体来说,要使得我们的推免生能够更多的在质量方面的一个提高。

  主持人:二位老师能否讲一讲报考复旦大学同等学历考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吴宏翔:同等学历还是要做报考志愿的问题,大专毕业学生我们作为同等学历的一个方面,大专学历,国家要求工作两年以上才能报考。另外,成人高校的毕业生,还有像大学本科的结业生,这些学生都属于同等学历,同等学历的学生在报考的时候除了和本科毕业生一样的考试以外,还要再增加一些加试,比如业务上通常加试两门业务课,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首先我们欢迎大家来报考,因为要请同学们注意到报考条件上,包括考试要求上的一些区别。

  主持人:刘老师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刘钢:同等学历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和学校的政策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还想了解一下复旦大学针对在职人员报考的考试项目以及进修项目?

  吴宏翔:在职人员报考,当然我们也是一样非常欢迎同学们来报考,在职人员考试有他的特点,因为在职是要工作的,再念书,会比较忙。我们的学习时间对于统招生来讲,一般是在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要上课,对于在职人员,如果读这样的一种专业,时间上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我们是欢迎在职同学报考,但是希望能够有相对独立的时间来学习,特别是对于博士生来讲,因为招生的计划数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也非常欢迎同学们能够脱产,全日制的来学习。当然有些专业,比如MBA(工商管理硕士),还有法律硕士这样一些专业,很大一个层面是针对在职人员的,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会安排在双休日或者晚上这样的时间,所以这样的学位可能更适合在职人员报考。

  主持人:网上也有很多学生反映,说很多学生的本科学校并不是很好,他们在报考复旦大学这样名校的时候,很担心在录取环节受到影响,请问贵校接受外校生报考时有没有限制性的政策?

  吴宏翔:在学生来源上面,其实我们没有做任何限制,我们欢迎所有高校的学生报考复旦大学。因为一个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学生的潜力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绝对的关联。差的学校也有非常好的学生,所以,我们首先是面向所有的高校所有学生。当然,我们是要招到最好的学生,所以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对科学有热情,这样的学生我们都欢迎他来报考。当然我们在录取的时候,关于学生的评价,学生的来源学校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加以评估,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最重要的指标,比如推免生,我们还是非常看重他的科研能力,包括他的学习排名情况等等这样一些方面。

  主持人:接下来我还是要问一个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就是毕业去向。毕业去向是广大研究生考生在报考院校时一个相对重要的选择参考。想请二位谈谈贵校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吴宏翔:研究生的就业,从我们学校来说,形势总体上都比较好。我们2007年的就业率总体上达到了96%以上。2008年,我们统计了一下,就业率同样达到了96%。像博士生,比例比这个还要高一点。当然我们讲的就业率包括各种方面,比如学生出国、读研究生,这些方面都算在里面。就业率其实是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势也有关系,在上海地区,学生的就业,从地域的分布来看,我们的学生里面,大概有85%是在上海本地就业的,剩下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南京这样的一些大城市。
 
  主持人:计算机学院的优势非常强,请问一下刘老师,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又是怎样的?

  刘钢:我们学院学生的就业,即便是在复旦内部也是属于非常好的。我想这里面首先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从专业优势来讲,目前的计算机和相关的信息化等一系列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因此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另外,从全球IT的发展来看,大量的这方面产业都向中国转移,因此中国的IT产业和相关的发展非常快,因此给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第二,上海的独特优势,因为现在很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IT类的企业,都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因此,地域优势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具体到我们学院的学生,我们的学生除了进一步深造,包括出国和去考公务员以外,主要的一个就业去向就是国际的跨国公司,比如说百度、GOOGLE、思科、高盛等等这一类的。这里面包括一个是IT类的企业,还有非IT类的,比如金融类的企业。我们毕业生平均一毕业之后大概底薪是在10万元左右,比较高的平均水平在20万到25万左右,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我想在这里多说两句,我们的学生并不是只去IT类的企业,大量的,特别是后来的发展,都会到各行各业,刚才吴主任讲到,金融非常热,但是据我们的数据看,我们的学生进入金融行业的平均收入要远远高于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金融行业里面的收入。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特点。

  另外有一点要补充,我们计算机学院在明年主体部分就要搬迁到我们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大家知道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以发展计算机软件、微电子和医药三个产业为主,即便仅仅是张江园区内对于高端IT人才的需求来讲,我们已经出现供不应求,因此我们学院的学生基本上不存在找工作的事情。到毕业的时候,工作早就已经解决了,而且是企业追着要。

  主持人:可以看出复旦大学的名校优势明显。复旦大学也是越来越多的吸引了考研学子。想请二位老师对已经报考或者即将报考复旦大学的学子们的复习备考谈一下建议。

  吴宏翔:首先再次欢迎同学们报考复旦大学。报考其实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准备,这是一个方面。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圆自己内心的一个理想。报考研究生是一个理想,做其他的工作也是一个理想。发自内心的这样一种理想,去不懈地进行努力、追求,最后我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同时,作为一个学生来讲,可能在考试中也要适当地注意一点技巧问题等等。最根本的我觉得还是有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准备,要打好很深厚的基础。

  刘钢:从我们学院来讲,从考生来讲,有一个初试和复试,我个人觉得,初试的应试成份大一些,从应试的角度讲,学生应该摆出自我训练的架势。但是从复试角度讲,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他的学术能力等于的考查往往又是非常突出的。所以我想这可能不是学生一时半会能够临时抱佛脚提高的,可能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想这不仅是对今年考复旦大学的或者考我们计算机学院,以后立志要考复旦大学研究生的都是这样,一个是平时的科研、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到了考试前又要提高应试能力,这两方面都要提高。

  主持人:节目很快就要结束了,在最后,二位老师有没有给考生补充说明一下的。

  吴宏翔:复旦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有志于报考复旦大学的同学,我们再次向同学们表示欢迎。

  刘钢:欢迎大家来报考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因为我们的学院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我相信,如果你选择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话,对你个人的人生发展会有超出你想象的帮助。

  主持人:在这里非常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复旦大学,由于时间关系,今的节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复旦大学研招办的吴宏翔主任和计算机学院的刘钢老师,同样感谢同学们的关注。谢谢大家。

  吴宏翔:谢谢同学们,谢谢各位网友。

  刘钢:谢谢。
 


—— 信息源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