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林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现状探析。农村薄弱学校现存着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首先,是教师方面,主要表现为总体数量不足,特别是专业不对口,学科不配套,学非所用,有一部分教师所代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尤其是高中教师十分紧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部分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流向城市,又没有补充数量足够且素质教高的新教师;第二,新分配来的教师也不全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一部分来自省内一般院校、;一部分属于非师范类转入,加之没有教学经验,一时不能很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敬业性不强。第三,老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机遇和精力外出进修学习,仅靠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很难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其次,是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1、基础太差;2、学习被动;3、兴趣不足4、自觉性不强5、信心不足:6、学不得法;7、不重视基础。再次,是学校方面,因为高中属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不下拨教育经费,仅收取的学生的学杂费142元,根本不能正常运转,只能用初中的教育经费办高中,教学设备不齐全,仅有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因5.12特大地震的影响,现已全部拆除,最基本的教学都很难进行。
二、应对策略。(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薄弱学校,在师资配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首先,分配一批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其次,把在职的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业务进修、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改变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师要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教学,不能课本上安排什么就教什么。因为高中很多内容都是初中基础之上,甚至牵涉小学内容,农村的学生对于初中、小学的内容不是掌握的十分透彻,所以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多一份耐心和爱心,特别是要有一片热爱学生的热心肠,才能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制定切合实际、合理公平的评价体系,正确考核教师工作业绩,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什么也学不成,所以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具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切从实际出发,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鸟巢”的设计与修建,“神七”的成功发射都离不开数学,只要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数学存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农村学生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虽然进入高中,但是学习仍然与初中、小学一样,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了事,没有认真钻研的习惯,甚至作业都不能认真独立完成,照抄作业的现象时常发生,也有的不做。95%以上的学生不预习,对所学内容不太了解,推天混日。课后巩固复习的也很少。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因为只有预习才能知道所学内容,预习时要抓住重点、难点。带着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再去认真听课,课后适当复习巩固,就能提高学习的水平。(六)分层教学,提高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要求不一的方法,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加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尽量降低考试难度。使学生考试后有成就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习效果。(七)发挥特长,取长补短。针对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但有部分学生有体育特长或美术爱好,所以大办特长班,发挥特长优势,培养特殊人才,实现人人成材的梦想。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