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状元、诺贝尔之梦和教育改革

--------------------------------------------------------------------------------
点击次数:3232  发布时间:2008-10-14 11:32:3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两件事情使我感触良多,一是部分高考状元做客央视王小丫主持的有奖智力问答,二是今年诺贝尔奖消息的发布。记得智力问答的有一个考题是这样的:有A、B、C三种物质,A放到沸水中就变成B,B放回空气中产生臭鸡蛋的味道,就变成C。请问A、B、C各是什么?不知哪一个省的高考状元灵机一动,从臭鸡蛋味联想开去,轻松揭开谜底:哎呀,很简单嘛,不就是生鸡蛋、熟鸡蛋和臭鸡蛋吗?他的回答赢来如潮的掌声。我承认这个男孩很聪明,但不知为什么,我笑不出来。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消息发布以后,新华社专门去采访钱永健,一来他是钱学森堂侄,二来华裔获奖确实让中国人骄傲。即使如此,我也还是高兴不起来。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看到孩子们穿梭奔忙于各种培训班、苦练作文三段论的样子,心情更加沉重。龙应台当年所担心的“考试机器人”和“文化侏儒”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追求成功捷径、恨不能立地生财的氛围,与诺贝尔之梦实在相隔太远。从华裔到中国,像歌里唱的那样,还有三百六十五里路吧,也并非近在咫尺。在这样的时候,思考一下我们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境界,寻找我们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差距,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主要谈两点想法:

  1,不靠拼命靠长命

  “不靠拼命靠长命”的理念,是从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那里借来的,意在说明我们国家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上的宏观战略。高考状元中不乏天资聪颖、方法得当者,但总体来说,拼命三郎居多。三年高中生活在飞扬的青春梦想里常常是不堪回首的黑色记忆。近年来,“苦修”期前移现象越来越普遍,小学生也被各种各样的模拟题轮番轰炸。其实何止是中小学教育?多快好省,拼命三郎,三板斧奏效,实用主义,弥散在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中。而灵感、才气、智慧、创造成了光环围绕的另册。问题在于:只靠拼命是不行的。许多国外回来的人士盛赞中国的基础教育如何扎实,但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反过来想一下,别人的良药弄不好正是自己的苦酒呢。高考指挥棒下的“玩命”与高等教育中的“捣浆糊”之间如何沟通?“耗尽”之后的“溃散”代价谁来支付?所以我更主张“孩子,你慢慢来”、“凉水泡茶慢慢浓”,主张平心静气地比较诸多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得失,再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可能进行取舍。所谓的“可遇不可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志”、“水到渠成”说到底不就是“不靠拼命靠长命”的另一种表达吗?

  2,彻底的科学精神

  与拼命三郎的做法相应的,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缺乏那么一种彻底的科学精神,缺乏在学理上认真彻底、追根究底、究竟至极、严密论证、尝试应用、加以检验、一丝不苟的精神。容易满足于一得之见,够用即可,不求全面彻底,或者大而化之,浅尝辄止,或者秘而不宣,无意普遍验证和推广。不是我们的民族智力发育不足,也不是中国人没有发明创造的兴趣,而是差了一点点追根究底、务求彻底的精神。今天看来这一点精神——科学精神、科学上的彻底性追求,恰恰是十分重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不是孤立的,它其实是一种文化性格的缩影:对科学尚且不能够做到彻底、认真,对其他事情则更有可能采取“适可而止”、“大概其”、“差不多”、“马马虎虎”、“见好就收”之类的态度。比如对待工作和产品的质量,对待民主的规则和程序,对待道德的是非标准,对待信仰的根基和意义,对待合同、契约和信用的约束等都有可能不求明白彻底,一以贯之,不求把事情办得好一点、再好一点,而是满足于随意性较大的够用而已,使事情停留于较低的水平。要在诺贝尔之梦的路途上进展更快一些,这个问题或早或晚需要解决。
 


—— 信息源自:东方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