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学大教育李如彬并不羡慕俞敏洪

--------------------------------------------------------------------------------
点击次数:7190  发布时间:2008-10-13 11:54:21

   生活中并非缺乏机会,缺乏的只是能够发现机会的眼睛。

  如果非要说之前还是儿戏的话,那么,当鼎晖创投豪爽掷出1000万美金给予时下并非知名的学大教育时,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去相信,又一个机会来了。

  可以讲,几乎每一个走过大学时代的普通人都曾有过兼职做家教的经历,或长或短,但其中又有多少人曾将这个貌似平凡的思路不断延展下去并矢志不渝地将其提升为产业,且数年为之努力并将其视为人生目标?继李想、高燃、戴志康、茅侃侃等人的创业故事之后,又一个青年创业者带着他的独特理念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相对于名动一时的新东方教育董事长俞敏洪的高谈阔论、口若悬河,眼前的李如彬更像是一个安静且略显羞涩的大学生,其貌不扬,温文尔雅,回答问题小心翼翼,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仿佛都已认真考虑过多次,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的他颇为真诚地说,学大教育虽已做了7年,网络也已在全国铺开,但接下来的工作尤其繁难,在各个环节上都需要时间去努力改进,每一项改进都很痛苦,于是,压力比较大,“我们山东老家讲究一句话,汇源的朱新礼也说了,出来做事的原则是,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出个样子来,否则真的没脸回去。”

  1996年,李如彬考取北京科技大学,2000年毕业并进入清华同方做程序员,2001年辞职并与两名志同道合的清华同方同事费尽千辛万苦、四处腾挪,最终共筹资金10万元创办学大教育最初模型并一直发展至今,而如今的李如彬其实也不过刚刚30岁而已。

  据悉,通过惯常且一直坚持下来的“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学大教育已成为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民营家教中心,前前后后已为上百万在校大学生、专职教师提供了兼职甚至全职工作的通道,为全国各地众多的中小学生家长提供了巨大、细心的帮助,同时在数年的经营操作中,团队更已不断地将家教理念的商业特征日益完善并逐渐形成了当下自成一体的产业环境。

  就本刊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截止目前,学大教育已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及其他重点地区分别设置了设施齐全、场域现代、人员精当的教学点,网络日趋密集,固定地点教学取代了教师上门服务,写字楼取代了大教室,安静整洁,经理人梯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更已从之前的兼职状态基本全然转向到全职并与公司成长紧密相连,教师与学生的相关情形也早已分别建立数据库以方便调阅、匹配、权责问询,公司财务状况通过2007年与鼎晖创投的紧密合作也正不断向好,其内部流程也在不断精细、严谨。

  已为学大教育董事长的李如彬告诉本刊记者,他看到也听到过大量的创业者失败的故事,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但学大教育的三个合伙人都是饱满创业激情的热血青年,都是工作狂,而且在业务实践的不断碰撞中,思路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在精进和成熟,“现在我们只考虑如何取得成功,从不计算失败了该怎么办。”

  “2010年,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当记者问及“学大教育的中长期规划中有哪些重要内容”时,李如彬坦承,企业的成功上市显然是投资方和自己的团队都希望看到的局面,而且时间紧迫,于是需要从各方面更加努力。

  李如彬说,他的父母都在沂蒙山区,一直到现在都是当地收入颇低的公务员,而李当年的家教冲动其实也并未与创业具备多么深刻的渊源,其实更接近于帮父母减轻些生活负担。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之前基本为公费的高校教育迎来收费时代,每年几千元的学费相对于贫困的山区并不算低,李如彬想到了最为通行也最为有效的勤工俭学方式——做家教,“大一不熟悉,大四找工作,大二大三两年做了很多实践,了解了很多情况,也大略熟悉了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从清华同方辞职后,三名年轻创业者凭借他们熟悉的计算机语言力图复制门户网站,也努力尝试过,但最后发现突破前者比较难。最后,李如彬想到了他最为熟悉也觉得起码能够实现公司自给自足的方式——家教,不同的只是,这次他决定不再亲历亲为,而是选择了搭建和推广网络平台、吸引大学生及学生家长付费登载个人需求信息的方式。通过对供需双方各收一定费用,学大教育的最初构想成型了。

  李如彬谈到,当初的学大教育基本上就是一个中介组织,模式不成熟,仅给双方提供了一个信息披露平台而已,也并不需为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风险担负多么大的责任,但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学大教育的知名度和网络平台的点击率在不断攀升,其线上线下的活动不断受到关注,品牌已逐渐在各大高校学生及各地中学生家长中间建立了起来,而此番动作最终累计已为这个并不起眼的团队制造了近500万元的直接收益,尝到甜头的李如彬觉得,已经到了将公司做大做精、将模式做深做透的时候了,于是开始有意与VC拉近距离。

  本刊记者了解到的情形是,目前学大教育已招聘全职教师逾5000人,公司已为这些具备专业技能的员工承担了工资及其他多项福利待遇,公司总部也已设置多个职能部门,分别各司其职,而课题研发为重中之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里讨论交流并形成独创性、针对性教学方案,诸多知名教育教学专家被学大教育请来做顾问、智囊,就教学、科研、网络设置、人员培训等提供宝贵意见,不仅如此,诸如建立学生家长意见反馈记录,形成教师测评程序和奖惩标准,这些都为学大教育近年的发展和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一个貌似平凡的思路带来了一个在商业上可能的巨大机会,一个坚持了7年的三人团队发展到现在已遍及全国的行业影响力,尽管时下的学大教育在营销网络及人员建制上依旧存在诸多不如意,但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健全注定需要时间,正如李如彬所言,俞敏洪走到今天,经历的苦痛与汗水别人无法想象,而学大教育的发展与成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做好了打攻坚战的准备。”

  时下与风投走近的初创公司,不少为资本所累,风投的决策机制显然与创业者思路存在区别,如何处理好创业团队与投资方关系、如何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立场,并非易事,而风投急于寻求利益回报的冲动往往内化为企业的巨大压力,而李如彬在谈及他的学大教育与鼎晖创投间合作关系时说,有些风投是催化剂,而有些风投是催命鬼,而鼎晖的介入,是帮扶性的,而不是替代性的,所有决定都是要经董事会充分讨论通过的,尽管双方存在摩擦,但都不是大问题,是一个讨论交流以设计出最好发展方案的科学态度。

  教育关涉中国未来,时下的中国,对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在逐年递增,在公办教育力不从心、饱受诟病的同时,民间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以新东方教育集团成功上市之后,大量有志于教育的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力图分得一杯羹,但在行业进一步细分、个性化日成主流的大环境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内部机理及业务操作水平高下至关重要,而学大教育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辅已取得相对成果,但是否能够在未来撑开更大一片天空并长期稳定下去,问题着实在考验着这个年轻的团队。

  给他们加把油。

 


—— 信息源自:北京千龙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