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江苏中学生致信江苏省教育厅提高考改革建议

--------------------------------------------------------------------------------
点击次数:2517  发布时间:2008-10-10 11:14:40

   Razor是谁?最近网络上的红人。一封名为《一个中学生对于江苏高考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的公开信让他名声大振。辗转了几圈,记者才揭开他的“真实面貌”。
  
  Razor的真名叫王大可,是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前几天,针对2009年江苏高考方案如何调整,这个有思想的个性男孩勇敢地站出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成一封公开信,发到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信箱内。他说,信中的意见不见得十分可行、不见得那么完善,他只想为中学生们争取在高考方案调研中的话语权。
  
  大可的想法,得到了妈妈的理解支持
  
  [发信]
  
  只为给学生争发言权
  
  “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有较为成熟的思想,既然高考方案就是针对我们的,那没有我们的声音怎么行?我们可不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王大可想,作为高考的直接参与者,考生身处其中,应该也有自己的发言权。整理了自己的想法,王大可登录了江苏省教育厅的网站,将邮件发到了厅长信箱。“虽然我的想法不算成熟,但应该可以抛砖引玉。”王大可说,自己理想中高考方案应该是公平的,有一个统一的门槛,能体现学生的优势,减轻负担,“即使不能参与研讨会,也可以在网络上给中学生开辟一块说话的天地。”
  
  在这封信中,王大可提出了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等级划分的不合理”“录取标准不公正”。通过平时和同学们的接触,他还总结出了几个修改建议。他告诉记者,有些推行得比较好的方案,不妨继续推行,如高校招生可以分文、理科进行,实行原先的“3+2”模式。另外,取消学业水平测试加分,如果学业水平测试非要加分的话,每门得A、B分别给出加分。
  
  “当然,这些改革只不过是个人见解,可行性也很难说。”他语气既谦虚又严谨,他说,“自己用公开信的方式提这些建议,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希望他们能够多到基层来,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和建议。”
  
  王大可在将这封信发到厅长信箱的同时,还将这封信发在了教育在线网站的论坛上,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他的这些建议作出一些回应。
  
  [起因]
  
  表妹学校竟无理科班
  
  高高的个头,一身校服,王大可如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面对记者,这个阳光大男孩显得落落大方,话也不是特别多,但王大可的思维非常清晰,说得也非常中肯。
  
  高二,学生们已经进入非常时期,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忙于学业。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写出这样的一封信?
  
  “我后年将参加高考,所以对新课改后的高考方案一直十分关注。”王大可告诉记者,2008年高考方案公布后,争议声一直不断。但他很理解,毕竟新事物的诞生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不过,前不久和表妹的一次闲聊让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写一份关于高考改革的建议信。
  
  “这还得从今年十一放假说起。”他说起一件让他十分震惊的事:常州的表妹到他家来玩,表妹和他年岁相差不大,自然聊到了关注度极高的高考。当这样一个事实从表妹口中说出时,他愣住了。表妹在一所乡镇中学念书,偌大的学校居然没有一个理科班。是因为没有人想选修物化或是物生吗?他很快想通了,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在今年的高考中,相对于物化来说,大多数同学认为历史政治更容易考过B,所以几乎都选修文科,而想学理科的人因为太少无法开班,也只能去选文科了。所以,新高二年级一个理科班都没有开。
  
  “这太离谱了!”王大可觉得太无法理解了,“怎么感觉大家都要想尽办法钻高考方案的‘空子’呢?高考方案的设置看来的确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无奈]
  
  我爱的化学咋没落了?
  
  想想表妹,再联想自己,王大可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不也受到新方案的影响嘛。”
  
  王大可在南京的顶级名校上学,并且上的是实验班,这个大男孩最喜欢的就是化学学科,经常放学后呆在实验室做自己喜欢的化学实验。取得某所名校的自主招生资格,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学自己喜欢的学科是他的理想,并且在大多数人包括他自己看来,这个理想不难达成。因为他成绩很好,也从不懈怠,再加上英语特长,他的前途很广阔。
  
  “我以前也没关注过高考方案,08方案出来的时候,我也不太理解,觉得自己肯定是要考的,按要求来就行。”可问题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在这所顶级中学,面临分班的时候,竟出现了理化实验班学生转出去学物理、生物的现象。
  
  “虽然很个别,但我当时是很惊讶的。”学校也动员学生按照自己的喜爱,不要放弃理化组合,但仍有个别人选择放弃。现在高二年级8个班里有3个理化班,在南京市这样高比例的理化班已十分罕见。但对于喜欢化学的王大可而言,心里颇不是滋味:难道我喜欢的化学没落了?让他更吃惊的是,他的好朋友在南京另一所名校,整个高二年级竟然没有物理化学组合。“我每天下午很早下课,可我在其他学校的好朋友每天至少晚上7点多才能回家,最晚的要到十点,就是这样,回家后竟还有家庭作业。”疲于奔命是同学们自己无奈的自嘲,节假日想找朋友们一起玩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都在补课,王大可只能找本校的同学。
  
  “没想到,现在我也越来越累了。”王大可自己也要和朋友们陷入一样的境地。想要考到名校,就得争取全A的加10分,否则总分上拼不过别人,王大可开始为明年的“小高考”犯愁了。“4A真的没把握,有的同学曾经出国交流,有的要准备竞赛,要想同时兼顾小高考,非常困难。好学生们也开始焦虑。”
  
  王大可突然觉得,自己的前途绝对不能完全“押宝”在高考上。“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出国上大学。”王大可说,也许这样可以避开高考,也能到国外接受他更期望的那种本科教育。
 


—— 信息源自:新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