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时评:高考应从“万能”回归“有限”

--------------------------------------------------------------------------------
点击次数:3043  发布时间:2008-10-9 11:34:48

 

  10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都让老师和学生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毫无疑问,江苏高考方案10年4变的出发点在于素质教育的推行,是想借高考这根指挥棒达到引导基础教育教学的目的,然而,决策者们或许没有想到的是,拿高考这种应试的极端表现来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不可能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也就是说,借高考来促进素质教育从刚开始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注定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对此,有人说是高考改革的渐进式探索,有人说是高考走向成熟所必须经历的阵痛,还有人说是改革者的冲动与盲目等等。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然而,真正的原因还在于“高考万能论”思想在作怪,正是因为人们都倾向于把高考当作是一把能够科学衡量个人能力的万能尺,才导致有关部门频频借高考改革来促进素质教育。

  高考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运用有限的科目考查学生有限的知识面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部分能力,不管是“3+2”、“3+小综合”、“3+大综合”模式也好,“3+1+1”、“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罢,都只能从某一侧面、某种程度上、一定层次上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不管高考如何改革,考多少科目,科目之间如何组合,都无法实现从“有限高考”向“万能高考”的飞腾与嬗变。哪怕有一天脱胎换骨做到了所谓的“万能”,高考也就不成其为高考了,而成为一种综合评价体系。

  依笔者看来,现在要做的是,应在现有高考选拔体系之外另起炉灶,通过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有益的修正和补充,建立起包括高考评价之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把高考定位为“有限高考”,高考方案才能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 信息源自:舜网-济南时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